我們訴說的史詩即現在。——杜斯蘭帕德王國詩人艾爾森
“立正!”頭戴三角帽的步兵營營長曼斯正揮舞著自己的佩劍督促著身旁的士兵站好線列。身旁的鼓手不管戰場氣氛多麼的緊張,依舊沉穩地敲著行軍鼓,仿佛置身事外。
這也確實能讓即將步入戰場的士兵神色輕鬆起來,每個人都哼唱著他們團的團歌:“我們來自哪裏?我們是忠勇的王國軍!對對對,我們來自四麵與八方,之前我們互不相識,但是因為軍營我們才彼此信任...彼此幫扶!”
昨天在戰場上空下了一場久違的大雨,數十年難遇卻在重要的大戰前夕碰上了,這個時候下雨可不算什麼好事兒啊!今天雖然豔陽高照但地麵仍舊泥濘不堪。回來報告的偵察兵們都抱怨著不遠處即將開戰的戰場的條件是多麼的糟糕!
這裏就是孟台荷平原!
西邊是狹長的布希維爾海峽,視力足夠好的人能在天晴之日望見對岸的山巒;東邊則是不算高峻的亡靈山。在這山和海之見的低地便是孟台荷平原,一處東西不算寬敞但南北長度足夠的平原,南方北方的商路必定會經過此處。
但這裏緯度比較低,天氣幹燥炎熱。全年盛行幹燥的東北風,這些東北風夾雜著內陸的沙塵越過低矮的亡靈山,一部分便沉降在此處。自然環境並不算良好。
偶有幾株仙人掌立在路邊,是這片土地上唯一傲然屹立挺拔的活物了吧。商人們往往到了此處便聚集而行,同時也會快速通過,放在往日裏三天的路程他們在這裏一天半就能夠趕完。
再說說這布希維爾海峽吧!它東邊,就是孟台荷平原這一側是,屬於希蘭塔大陸。海峽對岸那一邊則是胡弗蘭基大陸。杜斯蘭帕德王國和蘭傑拉夫王國分邊霸占著布希維爾海峽的南北兩端,並通過不斷的擴張在孟台荷平原的北邊最終碰麵。這兩個國家是希蘭塔和胡弗蘭基上最強大的國家,前者代表著希蘭塔西側古老的艾提科特(people with etiquette:譯為有禮貌的人)文明,後者則代表希蘭塔中部的大陸文明。
希蘭塔的最西邊是英戈蘭斯王國,這是一個盤踞在希蘭塔大陸西端和沿海的威爾森島上的海洋王國!依靠捕魚和海盜養活了全國人。但那隻是過去!隨著資本財富的原始積累和航海造船技術的發展,這個曾被許多人摒棄的國度正在發展,正在成為新的一極。
希蘭塔大陸在杜斯蘭帕德王國的北部邊界再往北大概四百公裏便開始向兩邊延伸,一邊向東延伸成為廣袤的大陸內部,另一邊則較為狹長並向西延伸成為艾提科特文明的起源地。這片起源地和南邊的胡弗蘭基大陸的北側海岸一同圍繞成了風平浪靜、四季如春的索斯斯特海。
這片海域和英戈蘭斯西側波濤洶湧的風暴女神海(the goddess of the storm)相比簡直就是天堂!所以艾提科特文明的祖先在登陸西部偏遠的威爾森島後毅然決然地決定開始向東開拓,並將文明的中心放在索斯斯特海東南岸上的穆西河三角洲(杜斯蘭帕德王國首都姆德特丹就在這裏)上。
後來艾提科特文明便在索斯斯特海兩岸上發展形成了一個宗教自治區(艾提科特聖城)、四個王國(英戈蘭斯王國、杜斯蘭帕德王國、吉布斯王國、威斯克王國)、一個聯合王國(賽文烏奈特德聯合王國(seven united kingdom譯為七大聯合王國))、一個大騎士團公國(冷杉騎士團)、四個大公國(朵麗絲大公國、曼西大公國、金蘭大公國、荷利布蘭大公國)以及五十七個領主公國。
特別說一下冷杉騎士團!他們本是一千一百多年前艾提科特文明和大陸文明第一次相遇並出現衝突時組建的遠征近衛騎士團,由一些忠誠的宗教徒、小領主及其軍隊、無主騎士以及一些雇傭軍組成的敢死隊。卻不想他們作戰勇猛,將大陸文明趕回了大陸深處。戰後艾提科特元老會特別裁撤了七個領主公國將這些土地賞賜給了冷杉騎士團。
發展至今,這些由當時的小貴族、社會中下層組成的騎士團已經成為全艾提科特最高貴最吸引人的騎士團了。他們身著銀白色的重甲,右手手中握一柄漆著藍白溶液的鐵槍,後背上背著製作精美的冷杉鋼盾,盾上刻著象征著他們榮譽和理想的冷杉標徽——一棵在藍太陽寒冷光照下繁榮生長的冷杉樹。他們騎的戰馬是從北邊吉布斯王國寒冷的針葉林中產出的叢林駒,身材比一般的馬更為健碩,一身暗灰色的毛發更能體現他們的華貴與不俗的實力!
但冷杉騎士團由於出身問題和它附近那些貴族公國看起來格格不入,所以來往頗少。自騎士團公國成立以來便是以一個較為鬆散的封建領主群體的形式存在。騎士團裏的各個高級騎士便是公國內土地的領主,平日裏騎士團各支部隊便拆分成為多個部分由這些領主統一管理訓練,士兵們的家人便在領主土地上從事生產。平日公國事務則有騎士團事務部調理。戰時隻有遇到艾提科特元老會的征兆,各個領主才會攜帶部隊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