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桑白皮清肺瀉熱止咳,地骨皮助桑白皮瀉肺中伏火,使肺氣清肅下降,粳米、甘草養胃和中,以免傷胃氣。
【按語】可加黃芩、杏仁以加強清肺熱、宣肺利氣之功;加瓜蔞仁、貝母、天竺黃、竹茹以清熱化痰;加蟬蛻、木蝴蝶以利喉開音。
4.肺腎陰虛證
【症狀】聲嘶日久,咽喉幹澀微痛,喉癢幹咳,痰少而粘,時時清嗓,症狀以下午明顯。全身可見顴紅唇赤、頭暈耳鳴、虛煩少寐、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檢查見喉部粘膜及聲帶微紅腫,聲帶邊緣肥厚,粘膜幹燥、變薄,聲門閉合不嚴。
【方一】百合固金湯
【來源】《醫方集解》
【組成】百合12克,熟地9克,生地9克,當歸9克,白芍6克,甘草3克,桔梗6克,玄參3克,貝母6克,麥冬9克。
【功效】滋陰降火,潤喉開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百合、生地、熟地滋養肺腎;麥冬、玄參滋陰生津,降火利喉;當歸、白芍養血和陰;桔梗、甘草、貝母利咽化痰。
【按語】可加蟬衣、木蝴蝶以開音。
5.肺脾氣虛證
【症狀】聲嘶日久,語音低沉,講話費力,不能持久,勞則加重。全身可見少氣懶言,倦怠無力,納呆便溏,麵色萎黃等,舌體胖有齒痕,苔白,脈細弱。檢查見喉部粘膜色淡,雙聲帶鬆弛無力,閉合不良。
【方一】補中益氣湯加訶子、石菖蒲等
【來源】《東垣十書》
【組成】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當歸12克,柴胡9克,升麻9克,陳皮10克,甘草6克。
【功效】補益肺脾,益氣開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補中益氣湯補益肺脾之氣,加訶子收斂肺氣,利喉開音,石菖蒲化濕通竅開音。
【按語】痰濕盛者可加半夏、茯苓、扁豆等祛濕除痰,消腫開音。
6.血瘀痰凝證
【症狀】聲嘶日久,講話費力,喉內不適,有異物感,常作吭喀動作以清嗓。全身見胸悶不舒。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黃,脈細澀。檢查見喉部粘膜及聲帶暗紅肥厚,有小結或息肉,常有粘痰附其上聲門閉合不良。
【方一】會厭逐瘀湯
【來源】《醫林改錯》
【組成】桃仁12克,紅花12克,甘草6克,桔梗12克,生地10克,當歸12克,玄參12克,柴胡12克,枳殼12克,赤芍10克。
【功效】行氣活血,化痰開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當歸、赤芍、紅花、桃仁、生地活血祛瘀;枳殼、柴胡疏肝理氣以行血散瘀;桔梗、甘草、玄參宣肺化痰、利喉開音。
【按語】臨症可加貝母、瓜蔞、海浮石、荔枝核、菖蒲以加強化痰散結之功。
【方二】桃紅四物湯
【來源】《醫宗金鑒》
【組成】桃仁10克,紅花12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
【功效】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四物湯養血活血。
【按語】本方適用於血瘀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