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斬首行動,伊拉克總統被判絞刑(3 / 3)

幸好不管中情局的情報工作如何失誤,美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多國部隊曆時一個月的空襲已摧毀了伊軍近50%的軍事力量。1991年2月24日淩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始了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地麵作戰。經過100個小時的空地一體的進攻戰,打敗了伊拉克軍隊,從而使曆時42天的海灣戰爭宣告結束。薩達姆同意賠款。

中央情報局成了布什政府的“替罪羊”

中情局當初認定的薩達姆有化學武器的情報再次被美國政府認可,他們要求聯合國派出調查小組對伊拉克進行調查。薩達姆遵照聯合國的指示,銷毀了大量殺傷性武器,但仍然保留武器生產設施,並謊稱已經銷毀,中情局知道他在撒謊。即使他沒有撒謊,中情局也認為薩達姆不是什麼好東西,定要除之而後快。

讓薩達姆進地獄始終是中情局的夢想,雖然這一夢想很難實現,可中情局熱情極大。海灣戰爭結束後不久,中情局就在伊拉克四處鼓動民變,並且鼓動伊拉克人民站起來推翻薩達姆的統治。薩達姆雖然剛受到美國的打擊,卻並沒有意誌消沉,他立即拿起血腥的政權武器進行鎮壓。一個多月的時間,薩達姆就殺掉了反對派1000多人,數千人開始逃出伊拉克。

中情局並不灰心,開始利用這些逃亡人員和伊拉克境內潛在的反薩達姆的勢力對薩達姆進行顛覆活動。

1992年,中情局幫助建立了伊拉克反政府組織“國會大會”,不久後,這個組織就因活動能力不足而被中情局拋棄。後來中情局又資助了一個“民族和諧”的組織,為了讓這個組織能達到推翻薩達姆政權的目的,中情局前後花費了1億美元,但還是在1996年9月被薩達姆連窩端了。“民族和諧”組織的滅亡使中情局顛覆薩達姆政權的計劃徹底破產。

1993年4月14日,剛卸任不久的布什總統到科威特慶祝海灣戰爭的勝利。在此之前,安檢人員突然抓獲了17名意圖謀殺布什的男子。在審訊過程中,有人熬不住,承認了他們是受伊拉克情報部門指使,想把200磅的炸藥安放在布什的車底下,準備把布什轟上西天。中情局最終得出的報告說,薩達姆想要謀殺老布什。

此時比爾·克林頓總統剛剛上台不久,他對這樣的事件很是憤慨。6月26日淩晨,克林頓命令軍隊發射了23枚戰斧導彈,把伊拉克情報機關所在地炸得稀巴爛,當時有一枚導彈擊中了附近的一幢公寓,使得7名平民死亡。可是時任中情局局長的伍爾西對克林頓的這種行為很是憤怒,他說:“薩達姆意圖暗殺老布什總統,克林頓總統卻在巴格達午夜時分對空屋發射了數十枚導彈,這種報複行動對洗衣婦和更夫倒是十分有效,要報複薩達姆卻不盡然。”

伍爾西的這番抱怨一方麵是代表了幾年來中情局對薩達姆的仇恨,認為克林頓對薩達姆的報複行動太過於仁慈;另一方麵,伍爾西本人所代表的中情局也麵臨著特別尷尬的處境。他的前任蓋茨局長雖然想把中情局拉出絕地,但最終還是無濟於事。伍爾西主掌中情局後,中情局的很多情報已經不被白宮重視,很多中情局工作人員已經卷鋪蓋走人了,而招收的一批新人的想法卻始終得不到白宮的支持。中情局的財政在被政府慢慢地削奪。事實上,在這個時候誰都不能把多年遺留下弊端的中情局拉到正軌上來。伍爾西之後的繼任者約翰·馬克·多伊奇也搖著頭告訴國會,他們也無法解決薩達姆的問題,因為中情局本身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克林頓總統一聽此言大為惱火,就將他免職,換上了喬治·約翰·特尼特接任中情局局長。特尼特剛上任不久,就有一名情報官發表文章說,美國搜集與分析情報的能力已經瓦解。美國情報圈的領導人多年來一直堅稱他們設法把中情局拉回正軌,其實這隻是個幻想。

但是特尼特領導下的中情局始終沒有把目光從薩達姆身上移開。2001年小布什上台後,特尼特就在2002年9月17日的參議院秘密聽證會上提出嚴厲警告:“伊拉克為基地組織提供和製造炸彈、生化、放射與核武等各式訓練。”當年10月份,中情局又稱通過偵察衛星、外國情報機關、伊拉克特工投誠者和誌願者提供的情報得出結論,巴格達擁有生化武器,薩達姆背棄了當初答應的不會再製造殺傷性武器的誓言,又重新開始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該報告最後說:“萬一巴格達從海外取得足夠的裂變材料,那麼它在幾個月內就可以製造一枚核武器。”中情局覺得這樣的報告似乎還不足以說明薩達姆的危險,最終又補充說,“薩達姆很可能會在美國境內發動生化攻擊。”

事實上,從美國和薩達姆交惡開始,中情局就沒有得到過可靠的薩達姆有生化武器的情報。1995年,薩達姆的女婿卡邁勒將軍向美國投誠時,聯合國調查小組始終都在伊拉克進行生化武器調查,調查小組中也有中情局的情報人員。卡邁勒告訴中情局,薩達姆的確已經銷毀了生化武器,而那名混在調查小組中的中情局官員也沒有找到薩達姆有生化武器的證據。

隨著聯合國調查小組的調查,很多人都確認,薩達姆的確沒有生化武器,即使從前有,現在肯定也銷毀了。因為任何人,包括薩達姆都知道,一旦被搜查出這類武器,不用美國動手,聯合國就會對伊拉克進行製裁,經濟製裁是薩達姆最不願看到的。

2003年初,小布什在國情谘文中說,中情局的情報分析是正確的,薩達姆擁有的生化武器可殺死數百萬人,同時他還複述了中情局幾日前給他的情報:薩達姆從非洲取得大量的製造核武器的鈾。2003年2月5日,小布什政府的國務卿鮑威爾跑到聯合國,在他背後站著的是中情局局長特尼特。當時鮑威爾非常肯定地說:“我今天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確實的消息來源佐證。我告訴各位的不是主張,而是根據確切情報得出的事實和結論。薩達姆擁有生化武器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且他有能力以造成大量死亡與破壞的方式散布這些致命毒物與疾病。”特尼特當時在他身後露出笑容,姿態極高。因為這是中情局的功勞。

同年3月2日,美國已經開始準備對薩達姆進行打擊。特尼特跑到白宮告訴總統說,據可靠情報,薩達姆如今藏在巴格達南方一個叫多拉農場的地方。於是“斬首行動”立即展開。美國軍隊把鑽地導彈和戰斧導彈如灑水一樣地灑到多拉農場,結果什麼都沒有炸到,薩達姆活得很好。

4月7日,中情局又有可靠情報:薩達姆和他的幾個兒子在巴格達曼蘇區的一個飯店隔壁的屋子裏開會。美國空軍把4枚重一噸的炸彈扔到了那個屋子。18人死亡,其中就是沒有薩達姆和他的兒子!

中情局的情報錯誤還不止這些。就在美國開始用地麵部隊進入伊拉克時,中情局居然沒有任何情報來證實薩達姆的兒子烏代領導的非正規軍所持有的攻擊型步槍和火箭推進式榴彈所造成的威脅,結果使美國陸軍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從美國向伊拉克攻擊的第一天起,中情局的情報分析就錯誤百出。他們預測說,一旦美軍從科威特邊界展開攻勢,沿途將會有數千名伊拉克士兵和指揮官投降,結果,美國大兵幾乎是一路殺到了巴格達,都沒有人投降。中情局見局勢大好,就預見說,伊拉克軍隊會大批投降,但直到美國大兵進入巴格達,也沒有接收幾個俘虜。中情局再次預測說,薩達姆在伊拉克的統治已經失去人心,美國“仁義之師”一進入伊拉克,就會受到貴客般的接待,結果,接待美國大兵的卻是炸彈和子彈。

戰爭結束後,中情局大批官員進入巴格達,組建了“伊拉克調查團”,目的就是要找到薩達姆的生化武器。為此,中情局列出了946個薩達姆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可疑地點,在軍隊的協助下開始搜查。不久後,中情局卻得出一個很神奇的結論:搜索了全伊,一無所獲。

2003年12月13日,中情局接到線報說,薩達姆藏身於距家鄉提克裏特約15公裏的達瓦爾鎮附近。當天晚上,美軍立即實施了“紅色黎明行動”。20時10分,美軍終於找到了薩達姆藏身的洞穴,將他逮捕。薩達姆被美軍從地窖裏弄出來時說:“不要開槍!不要殺我!我是伊拉克總統。我的名字是薩達姆·侯賽因,我是伊拉克共和國總統,我想進行談判。”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最後找到薩達姆的那個絕密的情報小組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78年成立的,由6名聲稱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和巫師組成。在美國馬裏蘭州米德堡雲杉林深處有兩幢編號為T3561和T2562D的神秘小木屋。這兩幢二戰時期的老房子雖然破舊不堪,斑駁的外表也並不惹人注意,然而,這兩幢破木屋方圓兩公裏的範圍卻被列為米德堡最絕密的禁區,任何人都不得隨意接近,這裏就是中情局的巫師情報小組的辦公地點。

這個奇異的“巫師情報小組”先後被冠以“護欄火焰”、“中心通道”、“太陽裸奔者”和“星夜守門人”等稀奇古怪的代號。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自成立以來,美國先後有25個部門交給了巫師情報小組182項絕密任務,每項任務平均由巫師作法81個小時。最讓人吃驚的是,巫師們的頭號主顧竟是號稱具有當今世界最先進偵察技術的美國國防情報局;其二號主顧則是中情局本身。此外,美國海關總署、美國禁毒署、聯邦調查局,甚至連負責總統出訪安全事務及日程安排的美國特別勤務局都向巫師們求助過。伊拉克戰爭打響後,小木屋裏又熱鬧了起來,一些持有絕密通行證的神秘人員來去匆匆。他們都是來向這裏的巫師情報小組求助的。

12月16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五角大樓舉行新聞發布會,在會上,拉姆斯菲爾德宣稱,中央情報局將“領銜”主審薩達姆。他說,這次大家非常輕鬆地做出了讓中情局負責審訊薩達姆的決定。“做出這個決定,隻花了3分鍾時間。”“此前2分鍾,大家都在喝咖啡。”拉姆斯菲爾德有點幽默地說。

但是,中情局審訊薩達姆的困難卻很多。一位中情局官員說:“盡管薩達姆很邪惡,但他畢竟曾經是一國之君。虐待他將有損我們的長遠利益。”

中情局使用的方法是根據薩達姆的心理活動規律,從中找到突破口。中情局審訊人員每次對薩達姆的審問都是從“無關緊要”的細節開始,比如哪天在哪裏見了誰,家庭成員都有誰等。如果薩達姆開口回答這些問題了,審訊人員就會慢慢地往事先設計好的方向上引,看他的反應,發現其恐懼、激動和回避的規律及原因。中情局信奉“身體決定思想”,即身體疲勞後頭腦就會投降。

但是,多日之後,中情局發現薩達姆的確是個人物。他對中情局的審訊專家采取了徹底的不合作態度,避免與審問者的一切交流,什麼話也不說。在審問中,薩達姆對任何問題總是一言不發,不是兩眼盯著天花板,就是低頭看著地麵。有時候,審訊人員會故意問一些“不友好”和刺激性的問題,希望激起薩達姆內心的反感和仇恨,可是薩達姆就如同一個死人一樣,毫不為之所動。實在被審問人員逼急了,薩達姆就反複念叨“薩達姆,我是伊拉克總統……”

在極端的情況下,薩達姆還會選擇用腦袋去撞牆,審問人員隻好先讓他安靜下來,中斷審訊。

直到薩達姆在2004年7月份被送到伊拉克特別法庭,中情局也沒有問出他們最想要的問題——伊拉克到底有沒有生化武器!

2004年6月3日,陽光明媚的上午,在綠草如茵的白宮玫瑰園,小布什總統正在和來訪的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舉行記者招待會。像往常一樣,回答完問題,他微笑著向台下稍稍頷首,在工作人員的簇擁下離去,按照行程,他將乘坐“空軍一號”飛機前往歐洲。

閃光燈追著總統的背影,直到他向直升機走去。參加招待會的各家媒體開始收拾家夥準備離開,幾個很有毅力的家夥在追著白宮辦公廳的官員問問題。

突然,小布什出人意料地再次出現在草坪上,他要宣布一個重要消息。

“我昨晚同喬治(即中情局局長喬治·約翰·特尼特)在白宮見了麵。我和他進行了一次愉快的聊天。他對我說他因為私人原因而將辭職。我告訴他,我對他的離開表示遺憾。在為美國人民謀利益的工作中,他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接受了他的辭呈。”

鎂光燈閃得更厲害了,記者席上有一陣小小的嘈雜。

“我衷心祝福喬治和他的家人,並將很高興地繼續與他合作,直到他正式離開中情局。謝謝!”

正當記者們爭先恐後地要發問時,小布什卻轉身離開了,沒有回答任何提問。工作人員攔住了要追上去的那些記者。

白宮這一戲劇性的場麵,還有中情局局長特尼特辭職的消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了美國,並且很快在全世界範圍內激起巨大的反響。世界各大報刊、電視和網絡紛紛轉播這一消息,並且都提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中央情報局和特尼特是白宮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替罪羊嗎?

事後,華盛頓一位知名的政界人士說:“曆史將會給中情局和特尼特一個公正的說明。也許,隻有時間才能說明真相。”

從第十二任局長威廉·H·韋伯斯特開始,到第十三任羅伯特·米歇爾·蓋茨、第十四任詹姆斯·伍爾西、第十五任約翰·馬克·多伊奇,直到第十六任喬治·約翰·特尼特,前後共有5位中情局局長在伊拉克問題上像走馬燈一樣輪番撤職或“辭職”。這時的中情局,真正成了美國政府的“替罪羊”。

除了中情局局長這個“替罪羊”之外,2003年的“特工門”事件也引起了美國人的極大關注。2003年7月,前外交官約瑟夫·威爾遜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公開指責布什政府為獲得公眾支持發動伊拉克戰爭故意使用虛假情報。不久後,約瑟夫·威爾遜的妻子普萊姆的特工身份遭媒體曝光。羅夫、利比涉嫌泄密。切尼和布什也因受到牽連而飽受批評。利比還因在此案中作偽證和妨礙司法,被聯邦法官判處30個月監禁以及罰款和刑滿後查看兩年。

在案件調查階段,美國白宮前發言人斯科特·麥克萊恩曾多次公開為羅夫和利比辯護。他當時對媒體表示,他與兩人就此事交談過。“他們是好人,他們是白宮隊伍中的重要人員,因此,我同他們交談並回來告訴你們,他們沒有參與其中”。

“特工門”事件從調查、審理經曆了4年之久。布什承認白宮有人泄密,但他拒絕對這一事件展開更多調查。隨著布什免去利比的30個月監禁,“特工門”事件似乎也就此了結了。

2007年,有消息說,美國前白宮發言人斯科特·麥克萊恩的新書《布什白宮內發生的事與華盛頓失誤之處》將於第2008年4月出版,在這本書裏,麥克萊恩將曝料說,美國總統布什在“特工門”事件中“誤導”他說了不實之詞,副總統迪克·切尼也扮演了不光彩角色。

“這裏有個問題。我沒有說實話,”麥克萊恩在新書中寫到,“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遞了錯誤的信息。而讓我這樣做的是政府中5個高層官員:羅夫、利比、副總統、白宮辦公廳主任和總統本人。”

麥克萊恩表示,他當初向公眾證明羅夫和利比的“清白”,是由於美國政府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後並沒有在伊找到如開戰理由所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布什需要他的幫助來重拾總統信譽。麥克萊恩在書中對“特工門”事件的解說與他當初的口吻大相徑庭。

“正當你想著白宮的信譽不能再差了時,另一隻靴子就又掉下來了,”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默說,“如果布什政府都不將真相告訴它的官方發言人,美國人民又怎麼能期待得知真相呢?”

伊拉克戰爭的真相,看來想知道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