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斬首行動,伊拉克總統被判絞刑(1 / 3)

盡管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學生時代就和中情局有來往,但在“9·11”事件後美國總統布什還是將伊拉克列入“邪惡軸心國”,“斬首行動”終於將薩達姆送上了絞刑架;當初中情局言之鑿鑿地說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兩種生化武器,結果直到戰爭結束連個影子也沒有找到;中情局成了美國政府的“替罪羊”,前後共有5位局長在伊拉克問題上像走馬燈一樣輪番撤職或“辭職”,“特工門”事件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被美國人處以絞刑

“9·11”恐怖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向恐怖主義宣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

2002年伊拉克危機爆發,聯合國通過了1441號決議,派遣聯合國武器檢查團重返伊拉克,檢查是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一直到伊拉克戰爭爆發的那一天,聯合國武器檢查團都沒有在伊拉克境內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盡管如此,美國政府還是決定向伊拉克用兵。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喬治·特尼特2002年3月19日稱,伊拉克與“基地”恐怖組織有聯係,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反美情緒。

喬治·特尼特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會議上說:“他們的聯係也許受到意識形態的限製,但他們反美及反對沙特皇室的共同利益可能會促使他們在戰術上進行合作。”

同一天出版的《紐約人》周刊也撰文稱,伊拉克的情報機構多年來一直和“基地”組織保持緊密聯係,並稱這兩個組織在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聯合指揮一個恐怖組織。

2003年3月18日,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一觸即發。當天,美國總統布什發表電視講話,要求聯合國檢查團立即撤離伊拉克。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主義為借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公然單方麵決定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這一天,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在軍事行動之前,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向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薩達姆和他的兒子在48小時內,離開他們的國家伊拉克。

參戰的聯合作戰部隊是由12萬人的美軍部隊、4.5萬人的英軍部隊、2000多人的澳大利亞軍隊和200人的波蘭軍隊組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大約5萬人的伊拉克反叛軍。他們是通過駐紮在科威特的美軍基地正式對伊發動軍事打擊的,並得到了海灣地區大量的空基和海基航空兵的支援。

3月20日(伊拉克時間),美英聯軍向伊拉克發動了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麵攻勢。美國第3步兵師從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挺進,伴隨他們作戰的還有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82空降師的若幹部隊。在伊拉克的東南部方向,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和英國遠征軍則發動了鉗形攻勢,以打開伊拉克的海運通道。戰爭進行了兩周後,美軍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區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種部隊,並和當地的庫爾德武裝力量結成同盟。美國本來還準備在伊拉克北方投入第4步兵師,但由於土耳其議會的反對而未能實施。

經過兩個星期的激戰,英軍首先控製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鎮、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緊接著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現了斷水和停電。

美國總統布什在戰爭打響後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開始,強調戰爭將“速戰速決”。在這一階段,美英聯軍先後向巴格達、巴士拉、納傑夫、摩蘇爾、基爾庫克、烏姆蓋斯爾等十餘座城市和港口投擲了各類精確製導炸彈2000多枚,其中戰斧巡航導彈500枚。與此同時,薩達姆也向全國發表講話,號召伊拉克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擊敗美英聯軍。

戰爭爆發大約三個星期之後,美軍順利進入巴格達市區,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頑強抵抗。伊拉克政府的大部分官員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軍隊向美軍投降。此後,巴格達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紛紛陷入無政府狀態。巴格達市內發生頻繁的搶掠事件,城市秩序陷入混亂之中;巴格達博物館遭到洗劫,上萬件珍貴文物失蹤,各地的大量古遺跡在戰爭中遭到破壞。據戰後有關資料統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已經造成了伊拉克60多萬平民的傷亡,幾百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2003年4月9日美軍占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後,薩達姆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伊拉克政府大部分高級官員突然集體人間蒸發了。

4月11日,美軍發布“撲克牌通緝令”,55名伊拉克前政府高官榜上有名。在美軍和伊拉克各政治派別的合力圍捕下,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於7月22日被美軍打死。“撲克牌通緝令”上的大部分伊拉克前政府高官也先後被捕、自首或被打死,但是薩達姆本人卻一直下落不明,駐伊美軍懸賞2500萬美元抓捕薩達姆。

2003年12月14日,薩達姆終於在他的老家提克裏特被捕,然後被關進了美國人設置的監獄。經過多次審訊後,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當地時間上午6點左右(北京時間上午11點左右),薩達姆被美國人處以絞刑。與薩達姆一道被絞死的還包括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巴爾讚·易卜拉欣以及伊拉克前革命法庭庭長阿瓦德·哈米德·班達爾。

這場伊拉克戰爭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的關注。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場伊拉克戰爭的爆發?到底應該由誰來為這場戰爭負責?誰是伊拉克戰爭的罪魁禍首?

於是在一片質問聲中,中情局又被推到了前台。

戰後,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國務院、新聞媒體等各方力量都站出來,紛紛指責中情局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在情報工作上的巨大失誤,誤導了美國國會、美國總統和美國人民。讓美國人膽戰心驚的“9·11”事件還沒有了結,倒黴的中央情報局又一次成為各界指責的焦點。

同時,在各國同行麵前,“失信”的鮑威爾也首當其衝,遭到各方麵的指責和非難。於是他也隻有很不客氣地說,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中央情報局稱伊拉克擁有“移動生物武器試驗室”的說法是錯誤的,是在“有意誤導”。

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中央情報局曾派遣多名情報官員專程赴科威特多哈兵營,向美軍駐科高級指揮官通報最新的情報判斷,聲稱攻占伊拉克南部領土的美軍士兵將會受到當地百姓的熱情歡迎。一位中情局的特工甚至還特地建議,讓入侵伊拉克的美軍士兵隨身帶上幾百麵美國的小國旗,每攻克一片戰略要地,就向當地伊拉克的老百姓分發這些美國國旗,讓伊拉克人充分表達他們對美國“解放者”的感激之情;同時他還建議派出記者隨軍跟拍這一場景,製作成宣傳節目,在電視上滾動播放,這樣,可以在阿拉伯世界起到良好的心理宣傳作用。幸好這一建議被駐伊盟軍地麵部隊司令官立即否定了,並且嚴令禁止美國士兵在伊拉克領土上隨便揮舞美國國旗;否則,伊拉克人不知要憤怒成什麼樣子。事後美軍一位參謀人員說:“中情局說美軍會在納西裏耶城鎮受到歡迎,而實際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那裏遇到了整場戰爭中最為激烈的抵抗!”

美國一些知名的新聞媒體都在報紙上指責中情局在伊拉克隊伍龐大,工作卻鮮有成效。報道稱,當時中情局向伊拉克緊急調派的密探是計劃調派人數的四倍,伊拉克已經成了他們在全世界最大的活動地點;但是,他們卻無法成功地打入伊拉克抵抗力量內部,甚至在調查外國恐怖分子的身份方麵,也同樣是毫無進展。

戰前在同薩達姆的較量中,中情局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用盡了各種手段,但是卻沒有獲得真正的情報。盡管最終把薩達姆送上了絞刑架,中情局卻遭到了來自各方麵的非議。

“海灣戰爭”結束後中情局局長被迫辭職

其實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當年就是美國政府一手扶植起來的。

早在1960年,薩達姆在埃及開羅大學讀書時,就開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接觸。當時美國人擔心伊拉克政府與共產黨的關係日益密切,於是就向伊拉克的複興黨及其他反政府勢力提供援助。在後來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又大力支持伊拉克,中情局為其提供衛星所拍攝到的戰場資料和軍事情報,美國政府還批準高科技出口執照,使伊拉克得以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政府和中情局的投入自然也得到了一點回報。但是自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從1989年上台後,羽毛豐滿的薩達姆就開始向美國發出挑釁。

1990年8月,伊拉克發動了入侵科威特的戰爭。這場戰爭被稱做是“海灣戰爭”。就是這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不僅將剛剛步出冷戰陰影的世界拖入了一場超現代化的戰爭,而且也使得牛氣十足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陷於尷尬之中。

1990年夏天,戰爭陰雲籠罩著波斯灣上空。美國的中央情報局憑借衛星偵察手段,準確詳盡地掌握了伊拉克兵力調動的情況,並多次向白宮發出伊拉克可能侵略科威特的警告。但是,中央情報局並沒有從伊拉克高級決策會議上弄到有說服力的證據,當時在薩達姆的核心集團內部,也沒有提供情報的人。

1990年8月1日晚9時,布什正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伏案批閱文件,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中央情報局局長韋伯斯特以略帶緊張的聲音向他報告說,伊拉克軍隊10萬人越過了伊科邊境,正在向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急速推進。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一下子讓布什驚呆了。他沒有想到伊拉克這麼快就真的動手了。因為在近幾個月來,伊拉克曾發動了一場對以色列的大規模宣傳戰。薩達姆指責以色列侵吞了阿拉伯領土,指責猶太複國主義者旨在消滅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並威脅說:“如果以色列膽敢對伊拉克發動進攻,伊拉克就使用二元化學武器燒焦以色列的一半。”

薩達姆的話雖然不能完全相信,但是也不得不防。盡管他所說的“化學武器”沒有核武器那麼厲害,可是也是相當嚇人的。早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就意識到化學武器是對以色列軍事優勢的一種平衡,並且是製止以色列使用核武器的威懾手段,因而就加快了發展化學武器的步伐。

據美中央情報局的情報顯示,到1990年,伊拉克已掌握了兩種化學武器:一種是以“芥子氣”為主的糜爛性毒劑的東西。它用芥末和大蒜再加入生物劇毒經過化學提煉精製而成,遇到一定程度的熱量之後就會汽化,變成微顆粒狀彌漫在空氣中,人的外表皮膚極容易吸收。一旦皮膚吸收後,即導致大麵積潰爛,進而引起血液中毒,導致死亡。

另一種化學武器叫做“神經毒氣”,是一種根據化學和生物原理製成的化合物,隻需要一滴濃縮的神經劑,經由皮膚吸收即可致命。這兩種化學毒劑都可以用飛機投擲的航空炸彈、大炮的炮彈或特殊地雷釋放出來。當這些炸彈爆炸時,其散發的熱量可以使那些化學物質汽化並迅速擴散。

當時美國政府對薩達姆的恫嚇馬上作出了強烈的反應。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貝克就提出,要對伊拉克實行經濟製裁。但是,當時布什總統和他的國家安全助理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還有他的副手羅伯特·蓋茨都認為,伊拉克沒有資金去挑起一場重大的區域性衝突,更不用說打仗了。美國應該保持同伊拉克的正常關係,從而保證海灣地區的穩定。

正當白宮決定對伊拉克采取緩和政策時,中情局卻得到了許多關於薩達姆的戰爭機器在高速運轉的情報。1990年3月中旬,美國的海關情報員在倫敦截獲了伊拉克套購的高速電子電容器——美國製造的原子彈起爆裝置;3月底,偵察衛星在伊拉克發現了可以向特拉維夫、大馬士革和利雅得發射導彈的發射架;4月中旬,英國當局扣押了伊拉克的一批鋼管,這些鋼管可以用來製造超級大炮……這些情報足以表明,伊拉克加快了它獲得尖端的危險的新軍事技術的步伐。

根據這些情報,中情局於5月初向白宮發出了伊拉克可能對科威特開戰的第一次警告。然而,白宮政要們卻認為:“這些情報不足為信,因為薩達姆曾恫嚇過以色列,而不是科威特。”

然而,讓這些美國政要們沒有想到的是,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恫嚇很快就來了。1990年7月17日,薩達姆在慶祝伊拉克複興社會黨執政22周年的集會上,嚴厲指責海灣國家不負責任的石油政策。他說:“超定額地生產石油使油價下跌,好讓美國用廉價石油補充它的庫存。這是美國策劃的、由海灣統治者執行的陰謀,是用塗了毒藥的匕首從背後刺殺伊拉克。”

這位伊拉克強人還警告說:“如果邪惡繼續存在,大聲疾呼抗議並不是最終采取的手段,而應該采取某些有效的措施使事情恢複正常狀態。伊拉克人決不會忘記一句老話,即砍斷脖子要比砍掉生存手段好些。”為了表示他的決心,號稱“巴比倫雄獅”的薩達姆還說:“願全能的真主證明,我們已向他們發出了警告。”但是,薩達姆沒有指出他警告的是誰。

就在薩達姆發表恐嚇講話的同一天,美國中央情報局向白宮報告:“美國的偵察衛星拍攝到了3萬多伊拉克士兵向科威特邊界運動的照片……”

這是中央情報局關於伊拉克可能發動侵略的最重要的警告之一。

1990年7月18日,伊拉克外長塔裏克·阿齊茲在給阿拉伯聯盟的一封信中,指責科威特在實施一項“帝國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計劃”,共同合作壓低世界石油價格。他不僅批評科威特10年來不斷向世界市場大量傾銷石油,而且指責科威特從10年前就偷偷開采兩國接壤地區的魯邁阿油田,偷采的石油價值達24億美元。同時,阿齊茲還出人意料地譴責科威特在兩伊戰爭的第一年,將軍事設施修到了伊拉克領土上,並說這是一種“對伊拉克進行軍事侵略的行為”。信中提供了伊拉克計算出的因石油產量過剩、油價下跌造成的損失,即阿拉伯國家共損失5000億美元,伊拉克就占了890億美元。

7月25日,薩達姆在召見美國女大使艾普裏爾·格拉斯皮時,非常明確地譴責美國正在進行一場經濟戰爭。他還說:“海灣國家壓低石油價格的政策,正在損害著伊拉克的生存。”

由於這次會見是提前一個小時通知的,使得這位美國女大使來不及請示國務院應該如何應對,她隻好字斟句酌地說:“總統先生,我謹告訴您,布什總統不僅希望同伊拉克有著更好、更廣泛的關係,他還希望伊拉克對中東的和平和繁榮作出貢獻。”

女大使再次向薩達姆保證:美國將不會參與任何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糾紛。然而,就在薩達姆會見美國大使後,局勢不僅沒有緩和,反而在一步比一步惡化。

7月27日,中央情報局又向白宮傳送了一些衛星拍攝的照片。照片顯示:伊拉克方麵在伊科邊界集結的人員和裝備越來越多。

7月28日上午,中央情報局局長韋伯斯特帶著行動部主任、中央情報局的首席近東專家斯托爾茨、主管警告信息的國家情報官查利·艾倫和兩位衛星圖像分析專家來到白宮,向總統作一次關鍵性的彙報。彙報開始後,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們個個表情嚴肅。韋伯斯特拿出裝在信封裏的照片,遞給布什總統。從這些照片上可以看出,大批的運輸卡車正在向科威特邊境移動,向部署在科威特北部邊界的伊軍提供彈藥、燃料和飲用水。

韋伯斯特說,這些照片意味著伊拉克將很快行動,幾乎可以肯定就在最近幾天,而且它的進攻絕不僅是一次邊界“襲擊”。這位情報專家還強調說:“如果僅僅是一次恫嚇行動,這麼大規模的後勤是不必要的。進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