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打壓伊朗,恩怨情仇半個世紀(2 / 3)

美國駐德黑蘭大使亨德森作為“阿賈克斯”行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當時正在美國度假,他立即返回德黑蘭,對摩薩台首相進行威脅說,如果不製止搶劫和破壞,不恢複秩序,美國公民將撤出德黑蘭。

亨德森後來回憶說:“摩薩台當著我的麵拿起電話要到了警察局局長,命令他立即派警察恢複街頭秩序,驅散正在搗亂破壞的人群。”

摩薩台並不知道,他的這一命令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他的命令下達後,那些由美國人訓練出來的警察和士兵用槍托、警棍和催淚彈瘋狂驅趕騷亂的人群。摩薩台親手解除了對自己的支持,讓警察把那些支持自己的人都打回去了。羅斯福一見,立即加速行動。8月14日,他急電中情局總部,請求再撥500萬美元支持紮赫迪。摩薩台緊急動員首都衛戍部隊,以坦克和重兵來守護他的官邸。指揮政變的紮赫迪將軍躲在中情局的安全屋裏,由羅斯福手下一位叫洛奇·斯通的新手保護著他。中情局匆匆召集的那些伊軍校官隨之作鳥獸散去。

打手製造群眾事件

1953年8月16日早晨5點45分,德黑蘭電台廣播宣布政變已失敗。下一步該怎麼走,中情局總部毫無頭緒。隻有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很樂觀地相信一切順利,在一周前離開華盛頓到歐洲度長假去了,已經無從聯絡。威斯納苦思冥想也沒有辦法。於是金·羅斯福就自行決定,他要讓全世界認定這次失敗的伊朗政變是由首相摩薩台發動的。不過,這樣的事情隻有由國王巴列維來說才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這位國王已經在一片混亂之中逃出國了。

幾個小時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伯頓·貝利得知巴列維國王已抵達巴格達尋求幫助。羅斯福得到消息後,馬上電傳了一份講稿大綱給貝利,要他交給巴列維國王,讓他照這個大綱發表一份聲明,就說他是因為伊朗左翼暴動才逃離伊朗。巴列維國王果然聽從了美國人的命令,在伊拉克電台發表廣播聲明後,立刻安排他的飛機駕駛員執行飛往流亡君主之都羅馬的計劃。

8月16日晚上,金·羅斯福派手下把5萬美元交給德黑蘭工作站的伊朗特工,要他們找一群人偽裝成共產黨打手製造群眾事件。第二天早上,好幾百名拿了錢的滋事者湧上街頭,搶劫、縱火、搗毀政府的徽標。

8月17日,美國駐德黑蘭大使亨德森從貝魯特飛回伊朗,羅斯福等人前往機場迎接。當天晚上,亨德森、羅斯福和麥克盧爾在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內舉行了長達4個小時的會議,最後策劃出了一個製造無政府狀態的新計劃。由麥克盧爾把伊朗的軍官都派到外地各處要塞,爭取士兵嘩變支持政變。中情局的伊朗特工再次招募更多的街頭混混,並派特使去勸說什葉派最高領袖宣布發動聖戰。

威斯納已陷入絕望。他讀著當時中情局最優秀分析員的報告:“德黑蘭軍事政變落敗以及巴列維國王出走巴格達,顯示摩薩台繼續掌控大局,同時也預示,他會以更激烈的行動掃除所有的反對者。”8月17日深夜,他拍電報到德黑蘭說,鑒於羅斯福與亨德森並沒有強烈的反麵建議,此次反摩薩台政變應就此打住。

大約淩晨兩點,威斯納慌慌張張地打電話給中情局總部主管伊朗事務的約翰·沃勒。威斯納說,巴列維已飛到羅馬,住進了華蓋飯店。

8月19日黎明,中情局雇用的暴民群集德黑蘭準備暴動。一輛輛巴士和卡車滿載從南部來的部族人士,他們的族長也都收了中情局的錢。他們高呼反摩薩台口號,向大街小巷前進,很多人陸續加入,不久就變成大規模的勤王反摩示威。他們揪住政府高層官員,燒了四家報社,占據某親摩政黨的總部。人群中有兩位宗教領袖,一位是最高領袖阿亞圖拉·艾哈邁德·卡夏尼,陪在他身旁的那位熱誠的擁護者,則是後來的伊朗領袖,時年51歲的阿亞圖拉·霍梅尼。

金·羅斯福向他的伊朗特工人員下達了出擊的命令。他拿出從中情局帶來的錢,大量地招兵買馬,擴充自己在伊朗的力量。首先雇傭了齊爾卡那的一批“巨人”。這些人都是舉重力士,接受過古代伊朗的訓練方式,肩膀寬闊,肌肉發達。200多個齊爾卡那巨人當天浩浩蕩蕩地走上街頭,展現出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場麵。他們一麵高呼“國王萬歲”,一麵像托缽僧那樣瘋狂地跳著、扭著。路邊的一些打手向市民分發著10裏亞爾鈔票,人們蜂擁而上,“國王萬歲”的呼喊聲此起彼伏。

德黑蘭的大街小巷沸沸揚揚流傳著各種各樣敗壞摩薩台形象的謠言。街頭出現了支持巴列維國王,反對摩薩台的示威遊行,就連軍隊也出麵表示要效忠國王,要求摩薩台下台。摩薩台的支持者和人民黨舉行示威遊行,反對迫在眉睫的政變;中央情報局和英國情報機關雇傭的暴徒對摩薩台的支持者大打出手,同時還為反摩薩台的軍隊提供武器裝備,一時間街頭巷尾槍聲不斷。

形勢又來了個逆轉,羅斯福立即命令他的伊朗特工去攻擊伊朗電報局、宣傳部、警察和陸軍總部。到了中午,中情局特工占領德黑蘭電台。羅斯福前往斯通保衛的安全屋找到了紮赫迪將軍,要他準備自立為相。哪知這位紮赫迪將軍卻嚇癱了,保衛他的斯通隻得幫他穿上了軍裝。

1953年8月20日,“阿賈克斯”行動終於取得成功。8月22日迎回了巴列維國王,摩薩台政府被推翻。摩薩台被逮捕,以“叛國罪”被捕入獄,判處了20年徒刑。摩薩台的堅定支持者、警察總長被慘遭殺害。

在中情局的扶植下,紮赫迪出任伊朗新首相,羅斯福馬上將100萬美元的現鈔交給新首相紮赫迪。新首相開始整肅反對人士,數千名政治犯鋃鐺入獄。9月5日,美國政府又宣布給伊朗提供4500萬美元的補助金,以支持巴列維國王。

摩薩台1956年獲釋,此後又遭軟禁十多年,於1967年3月5日逝世。

中情局在這次行動中,隻出動了8名特工人員在幕後進行操縱指揮,原先準備300萬美元的經費,結果隻花了100萬美元。

後來出任主管近東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朗特裏大使回憶道:“中情局在製造局勢方麵的表現相當傑出,在適當的環境和氛圍下,可以作出改變。”

中情局明星分析員雷·克萊因事後也回憶說:“伊朗政變的漫談,有如野火般在華盛頓傳開。艾倫·杜勒斯滿身榮光。”

巴列維回國重登王位,頒布為時3年的戒嚴令,強化對國家的統治,又新設立了被稱為“薩瓦克”的情報機關,請駐伊朗的中情局和美國軍事代表團幫他鞏固政權。中情局正需要薩瓦克充當反蘇的耳目,巴列維則需要秘密警察來維護他的權力。於是伊朗終於淪為特務政治之中,由中情局訓練和裝備的薩瓦克強化巴列維的統治達20餘年之久。

6年後,艾森豪威爾訪問了伊朗。街道上擠滿了歡呼的人群(每人得到10裏亞爾的鈔票做辛苦費),從機場到皇宮近10公裏的路上全都鋪上了波斯地毯。

“阿賈克斯”行動是中情局的一次巨大成功,金·羅斯福滿麵春風地從伊朗凱旋回歸華盛頓。他在白宮向艾森豪威爾總統彙報了“阿賈克斯”行動的前後經過,杜勒斯兄弟倆、白宮辦公室主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國防部長等都在場。聽完彙報後,國務卿杜勒斯顯得比誰都興奮,他得意洋洋地問金·羅斯福:“你個人對這次行動成功的看法如何?”羅斯福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說:“對伊朗的情況研究以後,我們確信,首先是伊朗的軍方,其次是伊朗的大眾與我們有著共同的願望,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不需要動用海軍陸戰隊,也可以推翻一個政府,達到預期目的。否則的話,我們無法單靠秘密行動來解決問題,隻能依靠武力了。”

聽完金·羅斯福的發言,國務卿杜勒斯臉上的表情頓時起了變化。很明顯,他不同意金·羅斯福的看法,而艾倫·杜勒斯則點頭表示同意。

離開白宮以後,金·羅斯福意識到,伊朗的成功蘊涵著一種新的危險,它將使華盛頓的決策者們更多地運用中情局秘密行動的能力。而在金·羅斯福看來,這是對中情局秘密活動性質和使用問題的錯誤理解。

金·羅斯福回到華盛頓後不久,國務卿杜勒斯又把他召去,要他再負責一次重大的秘密行動,但遭到金·羅斯福的斷然拒絕。

伊朗再次發生政變

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管。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打死示威群眾數萬人,釀成流血事件,由此激起全國更大規模的群眾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軍方中立,國內動亂不已,政局失控。

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被迫出國前往埃及“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即將回國的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對國王采取來去自由的態度。巴列維國王臨行前說:“我希望政府痛改前非,並成功地為將來奠定基礎。”當兩名國王的士兵跪下吻他的鞋時,他的眼裏湧出了淚水。巴列維國王從此逃離了自己的國家,永遠地離開了德黑蘭,再也沒有回來,直到1980年7月27日客死在埃及。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結束了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紮爾甘為總理,正式接管政權。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霍梅尼對美國支持前國王巴列維的行為十分仇恨。盡管卡特政府對革命後的伊朗在政策上有所改變,但對美國一直持有戒心的伊朗人,對巴列維國王複位這一曆史教訓仍然記憶猶新。10月22日,美國政府準許巴列維赴美治病,更激起了伊朗人對美國政府的不滿。霍梅尼宣布:“美國在伊朗的統治是我們一切不幸的根源,伊朗人民必將予以回擊。”霍梅尼的話把本已激蕩的仇美情緒一下子推向高潮。

1979年11月4日,德黑蘭4000多名學生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領了美國大使館,將美國國旗撕下來,掛上了寫著“真主偉大”字樣的白旗,在館內外進行演說煽動,氣勢咄咄逼人,最後將66名美國外交官扣押起來,作為要求美國交出巴列維的人質。第二天,伊朗最高領袖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國王,要求英國引渡正流亡在那裏的前首相,並說:“美國大使館是間諜的根據地,許多陰謀都是從這兒產生的。”

不過在使館被占領時,有6名美國人成功逃脫,躲在加拿大和瑞典大使館。當時,當潮水般的伊朗學生高舉霍梅尼的畫像衝進大使館時,領事館的官員約瑟夫·斯塔福德和妻子凱思琳、簽證官羅伯特·安德斯和裏傑克夫婦趁亂從領事辦公樓後門溜出去。當時正好下著大雨,街上人不多,他們避開了好幾撥示威的人群,跑入安德斯的公寓,悄悄與使館人員取得聯絡,讓美國人知道他們已經逃脫。

後來,安德斯終於打通了朋友約翰·舍爾頓的電話,在加拿大駐伊朗大使館工作的舍爾頓同意幫忙。5個人分別住在舍爾頓家裏和加駐伊大使肯·泰勒的官邸。多日之後,另一名逃出來的使館工作人員亨利·李·沙茨也偷偷躲在一名瑞典外交官家中。

人質事件發生之後,美國朝野嘩然。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當天通過新聞媒介向伊朗當局傳遞信息,稱美國“謀求同伊朗建立正常的友好關係”,“期望伊朗高級官員會見美國特使”。但不管美國政府說多少好話、軟話,霍梅尼就是不為所動,他甚至下令關閉國門,禁止美國特使入境。卡特無可奈何,隻好將特使召回。他宣布取消預定11月9日對加拿大進行的國事訪問,以便集中精力處理人質危機。布熱津斯基的歐洲之行也被無限期推遲,政府的一些重要會議不是延期就是被取消。一切活動都凍結了。

美國政府見好話不起作用,隻好采取強硬措施,以孤立和製裁伊朗相威脅。11月10日,美國決定中止向伊朗提供武器和運送軍事裝備零件,凍結伊朗在美國包括銀行存款在內的所有官方資財。11月12日,美國又停止了同伊朗的石油貿易,禁止在華盛頓的伊朗學生舉行示威,並宣布對在美國的伊朗學生進行特別移民審查,凡是不符合手續的一律驅逐出境。另外,美國還通過聯合國和中間人進行活動,號召西方盟友對伊朗進行製裁,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人質問題。

然而美國的這些措施,不僅沒有使伊朗屈服,反而更加激起伊朗人對美國的敵對情緒。針對美國政府的製裁措施,伊朗革命委員會於11月13日決定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禁止在全國各地放映美國影片,禁止美國飛機、船隻進入伊朗領空和領海。11月14日,伊朗政府還宣布,將取出存在美國銀行的約120億美元的存款。至此,美伊雙方陷入僵局。

為緩和僵局,伊朗政府首先做出姿態。11月17日,霍梅尼下令釋放美國使館的13名婦女和黑人,這樣被扣人質就剩下了53人。12月4日,霍梅尼同意美基督教傳教士探望美國人質,顯示出某種道義上的情感。

對此,美國方麵也做出了一些姿態性的表示。12月15日,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伊朗前國王巴列維已離開美國到巴拿馬居住去了。12月17日美財政部宣布,允許在紐約和舊金山的伊朗銀行從國內調款,供伊朗學生使用,並開放了伊朗駐美國使館的四個銀行戶頭。12月19日,美國政府決定,暫不要求聯合國對伊朗采取國際製裁行動。總統卡特還表示,美國對它同伊朗之間存在的誤會感到遺憾,希望同伊朗就兩國關係問題開展高層對話。

在美伊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由聯合國秘書長出麵組織了一個國際委員會,就伊朗對美國和巴列維國王的指控、人質問題等進行調查。但是,委員會的各種努力均未能取得雙方滿意的結果。

於是秘密營救行動就成了美國卡特政府的救命稻草。但是自從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中情局在伊朗的情報網已遭到破壞。中情局在伊朗本來就隻有3個特工,又在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裏被連窩端了。中情局最後決定先營救躲在加拿大和瑞典使館的6個人,由托尼·門德斯負責營救工作。

門德斯曾在中情局偽裝部門擔任“身份轉換師”14年之久。這個部門在美國情報界可是赫赫有名。該部門曾想用“炸彈雪茄”暗殺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但沒有成功。門德斯的使命是利用“身份轉換”,使相關人員擺脫困境。門德斯的身份“易容術”技藝高超,曾多次幫助美國情報人員成功逃離。

這一次,門德斯的營救方案也是讓這6個美國人帶上假身份證,大搖大擺走進麥赫拉巴德機場,然後登上飛機離開德黑蘭。鑒於美加兩國語言和文化都相類似,這種偽裝還是很容易做到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加拿大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敵人,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喜歡加拿大人,於是,門德斯就開始為那6個美國人準備各種加拿大的證件,讓他們喬裝成加拿大人混上飛機。不過在此之前,中情局需要有人潛入伊朗,將假身份證交到6名美國人手中,然後領著他們安全通過伊朗安全機構的層層盤查。中情局明白,這個人非門德斯莫屬。

但是當時加拿大人則有不同意見。1979年12月,在北約的一次會議上,加拿大方麵建議應盡快讓6名美國人離開加拿大使館,前往靠近土耳其的伊朗邊境,以防夜長夢多。他們說,必要的話可以讓他們騎自行車離開。這種建議真是讓美國人哭笑不得。

中情局建議讓這6名美國人假扮成加拿大的退休教師,但是這一建議剛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對,因為伊朗的英語語言學校當時都已經關閉了,哪裏還有什麼加拿大來的教師?這時,加拿大政府又建議把他們扮作考察農作物的營養學家。門德斯一聽就馬上問他們:“你們在每年的一月份去過德黑蘭嗎?遍地白雪皚皚,哪來的農作物?”

正當中情局束手無策的時候,門德斯卻突發奇想,決定自己扮成愛爾蘭製片人凱文·科斯塔·霍金斯,為拍攝一部好萊塢大片,率攝製組前往伊朗進行實地考察,而那6個美國人就可以扮成演員或劇組工作人員。

白宮和中情局批準了門德斯的營救計劃。為掩人耳目,門德斯帶上一萬美元飛往洛杉磯,他要去向獲得過奧斯卡獎的資深化妝師兼好友約翰·錢伯斯求助。約翰·錢伯斯很樂意幫忙,還為門德斯引見了一位從事特技的同行鮑勃·希德爾。門德斯、錢伯斯和希德爾三個人會麵後,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創建了一家子虛烏有的好萊塢電影公司,並且辦齊了一家電影公司應該具備的所有的正式文件。接下來,他們進行了一係列準備工作,如製作名片,熟悉6名被困美國人的身份等。

如今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他們眼下最需要的就是一部電影。剛好錢伯斯手中有一部科幻片《光之王》的劇本,他還是該片的美術製景師和形象設計人,他家中還留有影片的劇本和插圖。於是他就想到伊朗的地理風貌恰好可以為電影提供劇本所要求的許多背景,諸如崇山峻嶺、蜿蜒崎嶇的山路,德黑蘭某處著名的地下集市恰好與影片的某一拍攝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