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弟子規》(2)(1 / 3)

【解讀】凡是容易發生爭吵打鬥的不良場所,如網吧、賭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於拒絕,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要謝絕,不聽、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問,以免汙染了善良的心性。

十八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解讀】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不要冒冒失失就跑進去。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內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解讀】如果屋裏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讓人無法分辨我是誰?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解讀】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解讀】借來的物品,要愛惜使用,並準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諺雲:“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十九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解讀】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注:複者實踐也,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人無信則不立)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解讀】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眾”。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解讀】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肮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麵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二十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解讀】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解讀】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解讀】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這樣就可以改變一個人急躁的個性。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解讀】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廿一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解讀】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解讀】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

廿二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解讀】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激勵奮發圖強。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讀】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君子憂道不憂貧)

廿三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解讀】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解讀】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讚,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