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傷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本可以幫人看清自己,看輕別人。然後自覺主動地從愛情的神傷中脫離出來,還給自己輕快舒暢的心情。可董小宛偏偏愛得如此決然,既然沒有後退的打算,那後路便是多餘的東西。
冒辟疆好在也是柔情之人,更是在好友的周旋之下,才猶豫著考慮接納這著實不易的女子。他對她也有些許傾慕,可僅僅停留在可有可無的境地。當她以不可後退的姿態出現在他麵前時,他卻怕了,於是他本能的逃避。好友一致認為他該拿出大丈夫的胸懷,去迎接小宛的一片癡心。可愛情裏,不是一方滿意兩方就能成交的買賣。
他三番五次的推脫逃避,她鍥而不舍的爭取挽回,終是以她的夢想成真收尾。從此兩人恩恩愛愛直至終老,如果這是最後的結局,那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未免落入俗套,成為數不勝數的雷同故事中的一個。董小宛的光輝也不會如此燦爛,後人敬仰的並不全是她的才情、她的執著,而是她對他純粹的愛。
夫唱婦隨的安穩日子並未擁有太久,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關南下,江南一帶燃起熊熊戰火。肆虐無忌的兵與匪,使冒家不得已來回折返避難。曾有一次,冒辟疆一手拉著老母,一手拽著發妻,卻隻是回頭叮囑董小宛切記跟上。更有甚者,某一次冒辟疆決意隻帶父母妻兒出城避難,卻獨留董小宛和眾婢婦在家留守。
難道不會令人心寒嗎?明知城內凶多吉少,到處流竄著致命的威脅,卻還要留下她。若不是冒老夫婦多加勸阻,怕是就以此行事了。在這被舍棄的命運前,她卻從未有過任何抱怨。她寬著心去體諒丈夫的難處,甘願以性命服從他的安排。
追溯這二十八年來的點點滴滴,可否有一刻是為自己而存活?一路走來,想過成功,想過失敗;想過堅持,想過放棄。卻從未有一刻想過再不愛他。拿出自己的一顆真心,對一個人全心全意,也是給了這個人傷害自己的權利吧!
若這隻是無可奈何的卑微選擇,那接下來五年之中,殫精竭慮地照顧患病的冒辟疆數百日之久,又該作何猜想?丈夫的狠心,董小宛卻甘之若飴。若說董小宛當初隻為圖個容身之所才依附於冒辟疆,如今的所作所為就是強有力的反駁。一個秉性清高的女子,將自己無限放低,甚至低到塵埃裏,恐怕隻是為著心中純粹的愛而已。
而最後是他在床前陪她走完這短暫的一生,也許就是她臨別前最後能夠擁有的幸福。能在愛人的注目中感受著生命的流逝,默默回首往事,那些痛苦或快樂,都顯得這般珍貴。那是她擁有的生活,是她此生此世所曆經的種種,如今回望,死亦足兮。
冒家將董小宛葬於如皋的影梅庵,環境清幽秀麗,正符合小宛的心性品格,想必泉下有知,定會安息。冒辟疆這般評價小宛:在風塵雖有豔名,非其本色。還好,他懂她的種種,也便足夠了。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可能是人類千百年來共通的人性缺點。在擁有的時候,似乎永遠感覺不到她的珍貴,也不會去考慮如果生活中沒有了她的存在會是怎樣的麵貌和狀態。因為深信她會對他不離不棄,會時刻出現在眼前。他不用去費心揣摩她的一舉一動,去探究她的心事,因為他就是確信:她不會離開,不會有任何怨言。自以為是真是太可怕的習慣,當死別在即,失去她的恐懼才翻山倒海而來。
這也僅僅是懷念的開始,在以後無數個白晝和夜晚,他都會想起她。屋裏屋外的每一處都有她的氣息,睹物思人比憑空想象來得更加折磨人。所有沒有生命的物件都還存在,有生命的她卻再不能出現在身邊。這是老天爺對她的殘忍還是對他的懲罰?生前未能將這一層看破,未能給予她所想所念的愛情,以至於在她身後,留下一個懊悔不已的他。
《影梅庵憶語》洋洋總共有四千言落在紙上,一五一十地記錄了與她在一起的這九年。“天荒地老歌長恨,好懺應為再世因。九年一日千秋怨,腸斷衰殘抱痛來。”冒辟疆將無處安放的愛寄托在字裏行間,筆觸如此真實、深沉。
後人讀來,倒有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尷尬和無奈。一方是她愛太執著,太熱烈。一方是他愛得太隨意,太輕狂。如此顯而易見的差別,卻被她欣然接受,並拚上性命去守護。冒、董二人之間愛的不平等處處見之於文字,令人對這一對姻緣心生出無限的感慨。至少證明了董小宛真正被一個男人深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