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忙碌帶著溫馨,又有點平淡中悄然的來到了光緒十四年。
新年一過是元宵佳節,今晚的禮炮把天空照明如白晝。
按照大清慣例,正月十三算上燈,正月十七下,一共燃燈五日,廣州城龍獅共舞,晝夜不眠。當然,元宵還是以十五上元佳節最為熱鬧,旗人對於玩最有一套,那些個阿哥、格格總喜歡預先在前一年秋天收養些蟋蟀,在元宵燈會上,把蟋蟀放入燈中,一麵賞燈一麵聽蟲聲,頗具巧思,這也成了元宵節的另一特色。
動物的燈戲頗多,有花炮、煙火、龍燈。
各種花炮煙火的名稱繁複令人目不暇接,清朝花炮製作已有許多新的花樣,盒子花盆、煙火杆子、線穿牡丹、水澆蓮、金盤落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腳、飛天十響、五鬼鬧判兒、八角子、炮打襄陽城等……夜空被點綴得燦爛無比。
蜿蜒的龍燈也是廣州城內獨具特色的元宵節物。舞龍燈,照例得用兩條龍。每條龍由九個人負責舞動,加上一人操縱龍珠,演出雙龍搶珠,兩條龍偃仰翻轉,觀眾的情緒也隨之翻騰不已。
這一天晚上的熱鬧是通宵達旦的,各個達官貴人,門閥望族都接著自年關以來未完的聚會,如果說春節過得最喜慶,也就數元宵佳節了。
清朝的詩詞會還是很盛行的,但對於沈獄來說,閑的蛋疼才會去參加,但戴少茵兩姐妹和牙擦蘇比較熱衷湊這種熱鬧,不得已,也隻能跟了過去。
洋務運動幾十年,特別是廣州,各方麵已經很開放,也呈現了一批有學識的女才子之類的人物,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廣州城的西關小姐,戴少茵兩姐妹和一個叫杜詩詩的女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晚的詩會比較熱鬧,珠江邊舉辦,名頭很大,叫羊城詩會。聽牙擦蘇介紹,如今的詩會和舊時有較大區別,以前吟詩作對為主,放在現今的詩會,更多的是交流洋務或者一些讓國家強大的心得。
聽完介紹,沈獄瞬間斯巴達了,他清楚,這幫所謂的清流士子多數都是在無病呻吟,根本說不到痛處,更別說維新這些內容了。參加詩會的多數是年輕一輩自喻才子之類的人,沈獄認識的“謙謙君子”納蘭才子便在其中。
張之洞的幕僚趙鳳昌也在其中,他認識沈獄這個沈昆侖。想讓沈獄作上一兩首詩詞佳作助興,見沈獄罷手,他也不勉強。
聽著一幫士子指點江山、侃侃而談,對大清未來的憧憬,對西洋各國的論道,對中體西用的闡述。
大概是沈獄真的不適合這種氛圍,推說肚子疼要上廁所的緣故,偷偷的逃跑出來,自顧的逛起了燈會來。
三更已過,大街上似乎更熱鬧了些,猜燈謎的,逛燈會的男男女女來回穿梭,情情愛愛、你儂我儂、卿卿我我、羨煞旁人。
突然間,長街盡頭,幾聲槍響,伴隨著淒厲的慘叫聲傳了出來。
這些突兀而短暫的聲音,當然無法令所有的癡男怨女去分神注意。
而沈獄耳朵賊靈,也是個好事之人,穿插著人群,正往事發地點迎了過去。
才走到一半,離事發地點還有一段距離,便聽道有人大喊:“廣州將軍府抓拿刺客,一幹人等速速讓開……”
話音一落,又是幾聲槍響,然後是刀兵交接的“叮當”聲音,再接著是武器入肉的撕裂聲音。
沈獄撥開人群一看,地上躺著幾個黑衣人以及十幾個官兵。
其中一個蒙麵黑衣人右手拿著一對鴛鴦刀,左手正不停的閃動著,似乎發射著暗器之類的東西,追來的幾個官兵還沒走近,就倒下了。
“啊,啊,啊……”慘叫聲不絕於耳,由於離得不遠的緣故,沈獄眼中看見的,還有無數閃亮著寒光的暗器射向衝來官兵。
而,槍聲又是響起,緊接著又是幾根冷箭射向黑衣人。刹那間黑衣人一閃,一個倉促,黑衣人的身上濺起了一朵血花。
黑衣人又動了,身影如鬼魅,那雙鴛鴦刀如閃電般劈向正欲開槍的士兵,殘臂連著洋槍衝天而起。
隨後黑衣人掩住自己傷口衝出人群,往長街的另一頭飛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