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節(1 / 3)

金國代表們麵露喜色,這是多爾袞貝勒的鬼主意,雖然李榆稱天聰汗為“父貝勒”暗含不承認大金國的意思,但好歹肯低頭當兒子,金國還是占了大便宜。豐州代表們顯得不服氣,但劉興祚既然拍了板,叫喊一陣後隻好認賬——其實他們也無所謂,借機要挾一把才是真的,草原上的人為了生存結成父子、兄弟的情況多的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再說豐州人不學《孝經》,張口就是“無父無君非弑父弑君”,該翻臉照樣可以翻臉。

從此李榆又多了個“認賊作父”的惡名,不過他的臉皮厚無所謂,嚐盡心酸苦辣的反而是金國——豐州人從此有了借口挖大金國的牆腳,並最終導致雙方強弱之勢徹底顛倒,多爾袞到死都在後悔當初不該出這個餿主意。

“現在我們是一家人了,那麼共同的敵人就是明國,他們背信棄義搞偷襲,大金可以出兵幫助你們討還公道。”薩哈廉說道。

“明國是你們的敵人,但不一定是我們的敵人,我們自己會找他們討個公道,用不著你們幫忙,”劉興祚笑著擺擺手,隨後嚴肅地說道,“不過我們是一家人,那麼任何一方受到第三方攻擊,另一方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樣任何一方出兵第三方也應該首先得到另一方的同意,否則視為單方的行動,另一方也可采取單方行動,這樣很公平吧!”

這又是一個與察哈爾和談的翻版,豐州隻想拉金國自保,其他的一概照舊,薩哈廉忍著怒氣說道:“胡扯,我們是為結盟而來的,可你們隻為自己打算,這還算父子嗎?”

“你剛才還保證父子隻是私下稱謂,不影響雙方關係,和我們結盟可以,但宣府邊外、喀喇沁、西拉木倫河必須還給我們。”劉興祚正色回答。

“算了,不談了,你們還是想打仗。”薩哈廉怒氣衝衝地起身便走。

“薩哈廉貝勒,豐州支持你們與明國和議,可以默認你們在京畿的行動,隻要向東不越過太行山,向南不進入SD我們不予幹涉,也可以向你們出售糧食、武器,你還是考慮一下。”身後又傳來劉興祚的話,薩哈廉的腳步不由得停下來,劉興祚上前拉住他:“有些事情可以放一放,先解決眼前的事不好嗎?”

“就是嘛,做生意總比打仗好,我們可以承諾擴大通商,你們就是與明國和議了,也不見得比現在好。”馬奇也過來勸道。

“老三,你別死心眼啊,和談就好比做生意,總得討價還價吧,咱們回去繼續談,不能便宜了額魯。”碩托急忙抱住薩哈廉——和議本來沒碩托這種粗貨什麼事,都怪他平時吹牛說,大金國隻有他鎮得住額魯、愛塔,見麵就得給三分麵子,大汗隨手把他也打發來了,碩托隻好盡量少開口不惹事,現在不行了,和談砸了鍋,他的麵子可丟大了。

薩哈廉又坐回原位繼續扯皮,雙方都有心圖謀漠南草原,豐州要求退還土地,金國代表則提出按目前雙方實際控製線劃分邊界,分歧如此之大,能不打起來就不錯了,結盟根本沒指望,達成共識的隻有停戰、通商、聯手互保和金軍有權對遼西、京畿采取武力行動迫使明廷媾和這幾點。

“情況總是不斷變化的,今天不好解決的事也許明天就迎刃而解,我們不如麵對現實暫時擱置爭議,將來要打也可以,先把爭議放在桌麵上解決,談不攏再動手也不遲。”劉興祚撓著頭說道。

薩哈廉拍著頭想了想,點點頭表示同意:“我有一種預感,我們早晚還是一家人,這樣也好,就把先談後打寫進和約。”

大事既定,後麵的細枝末節都好談了,雙方又恢複成一團和氣的麵孔,安排書吏下去草擬和約,並盡快向上通報。馬奇趁機提出建議,金軍在撤走前,與豐州再來一次互市貿易,趁著這段時間,金國代表還可以到周圍的鐵廠、作坊看看,定購一些急需的貨物,劉興祚馬上推薦本地企業興和鐵廠——王重新那種皮革炮已被提塘司核準為出口產品,這家夥到處托人介紹生意。碩托、英俄爾岱就等著這一天呢,立即鼓掌叫好,把剩下的事往薩哈廉、鮑承先身上一推,扭著馬奇說說笑笑就走了。

薩哈廉又在威寧海子呆了四五天,劉興祚、那木兒一直陪著他,三人誌趣相投,一起品讀詩書、談論古今,也為治國之策和中西之別發生爭論,常常到深夜還在秉燭而談,薩哈廉覺得遇到知己,甚至有些流連忘返。碩托、英俄爾岱總算回來了,還拖來兩尊白送的皮革炮和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兵器、農具,倆人大發牢騷說,大金國白養了一大堆官吏、工匠,除了十來尊紅夷大炮還算長臉,其他的簡直一塌糊塗,價格昂貴卻粗製濫造,自己造還不如買劃得來,人家豐州打造的東西就是好。李榆和天聰汗的回複也先後而至,倆人都同意和約草案,並以個人名義下達授權,雙方代表們隨後簽字畫押,這份以天聰汗和李榆爺倆名義簽訂的和約就算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