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 / 2)

陳誠點了點頭,道:“那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另外,各種建材和玉石翡翠之類的寶石都不要停,繼續買,有多少要多少。”

“好吧,我會幫你聯係的。”戴文答應下來,似乎突然又想到了什麼,於是問道,“對了,你的士兵都招到了麼?”

“才剛剛開始,不過一共也隻需要1000人不到而已,相信很快就會招滿,怎麼了,有什麼問題麼?”

“不,沒有問題,隻不過我剛剛收到電報,你的那些德國教官我已經幫你找到了,很快就要到你那裏報到了,我想你還是早點做好準備吧。”

一提到德國教官,陳誠頓時頭大如鬥,扯著頭發叫道:“天哪!這可讓我怎麼活!?訓練場才剛剛平整出來,營房和操場都還沒建呢!建學校,組軍隊,修操場,工廠也馬上就要正式開工了,這麼多事情堆在一起難道要殺了我麼!”

戴文同情的拍了拍陳誠的肩膀,笑道:“好吧好吧,作為一個朋友,我可以幫你找個優秀的建築師來修建學校,至於工廠和保安團的事情,恐怕就隻能你自己努力了。”

短短十幾天工夫,被圈下的工業園用地中,曾經由木板房、竹樓組成的農村,舊貌換新顏了。寬闊的大道兩邊,一座座粉刷得雪白的房子,排列得整整齊齊,和中原地區常見的青磚大瓦房相比,別有一番情趣。

這些房子用紅磚砌牆和柱子,山中伐木做門窗,這些都是傳統建築技術;唯有屋頂改動大,是用木板、木條做骨架,用水泥敷塗的。

在被圈下的工業園用地中的東北角平整出地一大片空地。修起了三座巨大地宅院。

第一座已經初具規模了。有人說那是陳大人給自己修地宅子。可是大家去看過了。一座座整齊排列地房子。開間又大、窗子又寬。怎麼看都不像大宅院。

直到後來掛上陳誠親自題寫地牌匾。大家才知道它地用途。

“子弟小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十九世紀中期,普魯士在歐洲率先普及六年製小學義務教育。全員具備小學以上文化水平的普魯士軍隊,擁有高昂的士氣、嚴格的紀律、精準的軍事技術和近乎苛刻的訓練標準,在187o年的普法戰爭中,把不可一世的高盧雄雞打得滿地找牙。戰後,拿破侖三世退位,法蘭西第二帝國黯然謝幕;普王加冕稱帝,德意誌帝國浴火而生。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勒緊褲腰帶培養了上千萬名中學生。這些人中,有米高揚、卡拉什尼科夫和薩哈羅夫,於是就有了威震世界的米格式噴氣機、ak47自動步槍和千萬噸級**。蘇聯從“一個扶木犁的農業國”到全球爭霸的紅色帝國,其基礎就建在這一千萬中學生的肩膀上。

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美國大學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驚人高度。豐富的智力資源,大力推動甚至直接催生了矽穀、交互式圖形操作界麵、信息高公路、虛擬經濟、模擬人工智能、基因科學、納米技術;平均大學本科以上的士官學曆,使下列新銳戰術從科幻變成現實:“高邊疆”、“網絡中心戰”、“無人攻擊平台”、“視距精確打擊”……於是,一個空前的大帝國出現在人類視野中,它可以實現全球打擊、全球到達,它可以從地球的一麵向另一麵發動幾乎即時的精確打擊,它製定的技術標準被其他國家奉為圭壁,它利用貨幣杠杆輕易攫取別國數十年積累的財富。

民族競爭,主要是人口素質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