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招兵倒是也方便,貧民堆裏一劃拉就能拉出不少願意吃餉的人來,隻是高素質的人才不好弄。陳誠對於兵員素質的要求很高。
第一必須不抽大煙!這年頭煙鬼雖多,不過窮苦人家哪裏有閑錢去買這種東西,所以挺好滿足的。
第二不要兵油子,營混子這種軍隊毒瘤。
第三就是年齡18到24歲,身高160厘米以上,體重100斤以上,視力不能太差,總之身體素質之類的要求,基本按照後世義務兵標準錄用。
第四並不是硬性規定,但是卻很重要,如果這一條表現優秀可以適當放寬其他條件。那就是頭腦要靈活,學習能力強,文化程度自然是越高越好。這支隊伍是他最初的班底,以後肯定要大量出軍官的,而且還要操縱很多技術兵器,沒有這點可是絕對不行的!
從招募的勞工中好不容易選出了總共七百三十多人,分成61個班。工業園第一批建好的建築中就是這批新兵的宿舍。十一名新丁和管理他們的副班長共住一間宿舍,舍裏麵有六張雙層木頭床,正好住十二人。七百多人61個班,61間宿舍,把所謂的保安團訓練營擠去了一半。
按照現代的PLA新兵入營標準,陳誠給每個入營新丁的床鋪上放有一套夏季被服裝備,包括被褥、毛巾、衣服鞋襪等等。
新丁軍裝和他們的副班長一樣,全是夏季作訓服,副班長與新丁的區別就是多了五角星帽徽和上等兵的軍銜標誌。
這些副班長都是他們自己選拔出來的,任命他們為副班長的時候,陳誠還專門搞了個授銜儀式,授予他們上等兵軍銜。
因為德國人快要來了,陳誠實在等不得磨磨蹭蹭的到處招工修軍營,便直接拉著昨天剛剛招到的幾百名新兵來到預定的營地,撩起膀子開始了幹起了土木工程。
圖紙陳誠早就找人設計好了,幾乎完全照搬了後世解放軍的營地操場,就連球場都有!而那些新招的新兵原本大都是些農民,別的活也許不行,但是挖坑刨溝修理地球卻是一頂一的高手,隻用了一天工夫營地便有了雛形。
接下來的幾天裏,加上陳誠找來的泥瓦匠、木匠一通猛幹,終於趕在德國人到來之前將營地給建了起來,各種訓練器材一應俱全,不過器材並非鋼製,沒有辦法,在民國時候,鋼鐵製品實在很難搞,為了趕時間,全部是用的硬木代替。
訓練場完成之後沒過去兩天,戴文便帶著六名德國教官來找陳誠了,通過翻譯簡單交流一番之後,陳誠無奈的發現自己想象之中的超級精英——德國的軍官似乎有點死腦筋。
隻不過是幾個普通的軍事問題而已,陳誠便把這幾個德國人給摸了個差不多——滿腦子裏全是普法戰爭時期的步兵陣地攻擊戰術,對於步兵的使用極其死板,完全沒有以後一,二戰時期德軍步兵的靈活犀利,……好吧,陳誠承認自己對德國教官的期望過高了,現在才是1908年底,即使是德國的軍隊,對於各種新戰術的研究根本還沒開展,招來的教官都是如此思想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仔細想一想,那些德國人的話倒也不是全錯,要知道即使是二戰中日本人的戰術也差不多就是步兵陣地攻擊戰術的高科技加強版,而且相對歐洲各國,日本陸軍也的確嚴重缺少重武器。有鑒於此,德國人的戰術思想在亞洲確實是夠用了,更何況在那些德國教官看來,陳誠的部隊隻不過是個地方保安團而已,連正規軍都算不上,用這些都感覺太過超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