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逼封(1 / 2)

而這個時候楊軒已經率領警衛鎮回到D),在李定國斬殺勒克德渾之後,楊軒令李定國統領本鎮兵馬駐防武岡、沅州、靖州各地,劉惟明鎮駐防貴陽、遵義等地。

第7、第9鎮沿著長江而下攻打夔州,奪取夷陵,猇亭等地,以為義勇軍東進打開道路。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楊軒立即率領一千騎兵先行,以趕回D)。

這一路過重(慶),陳懷西來報經過一年監造終於造成了一艘巨艦,如此楊軒風塵仆仆的趕到江津,以檢閱自己興中最為看重的水軍。

義勇軍自建立之初就頗為重視水軍建設,這幾年楊軒也一直將水軍視為大軍糧道,先後打造了大量的運輸船、舢板船、飛虎戰艦。

經過數年發展,根據實戰經驗教訓

運輸船多為中型沙船,每船配備10名運軍,可裝載500擔(8萬斤,40噸)。

舢板船多為型沙船,每船10名兵丁,可裝置貨物60擔(1萬斤),配備門三號佛朗機炮。

飛虎戰艦是一種車船,體積較大,每艘0名兵丁,可裝置00擔貨物(萬斤,15噸),配備有配備六門大號佛朗機炮,

相比運輸船或其他水師船隻,義勇軍水軍船隻噸位較,作戰較為吃虧。

故在東征雲貴之際,楊軒就計劃打造大型水麵艦隻,以縱橫內河,保證水軍安全。

遠遠的,望著這種這種炮艇長約11丈(6米),寬18丈(594米),吃水深08丈(68米),滿載滿水量總重可以達到140噸,雖然比起海船查得較遠,但在內陸河道上絕對算得上一艘大船。(鄭和寶船有的估計超過萬噸,雖然有吹噓成分,但沒有人否認該艘船隻超過千噸)。

采用傳統硬蓬帆結構設計,前麵則為一大一的兩個橫帆,主帆長15米、寬15米,頭帆長9米、寬6米,在那後麵,則是一個三角帆,通過調節三角帆的方向,以達到改變風向的目的。

除了這些傳統設計之外,考慮到一些兵船較輕需要在船艙內壓石頭等重物,以保證船穩定性的特點,在水位線下包了一層超過半厘米厚的鐵皮。

每塊鐵皮經過多次鑄造捶打打成一平方米的鐵皮,然後裝載在船底下麵。

全船總捶打了100張鐵皮,僅僅鐵皮就重5噸。

現在龍泉驛冶鐵局開始運作,利用焦炭、鐵礦石通過高爐冶煉鋼鐵,每年可以出冶煉100噸鋼鐵,500噸熟鐵,產量雖然比起昌平鋼鐵作坊有所降低,但鋼鐵數量還算充足。

除此之外,船隻采用中國傳統的水密隔艙裝置,也就是用隔倉板將船艙分為多個大不等的船艙,若是一個船艙破損,用隔倉板隔離,水就不可能流入其他船艙了。

在中間甲板上左右兩側各安裝了5門5斤紅衣大炮,在船首船尾各安裝了一門大號佛朗機炮。

船體采用三層甲板,最下層放重物用來壓艙,第二層則作為船員休息室與炮艇,最上麵則為,上麵有觀察台,有指揮台,可以掛硬蓬帆

除此之外,由於下麵兩層甲板全部采用密封構造,除了兩側的炮口之外全部密封起來,並且非常不利於攀爬,上下船隻需要特製的索子攀附而上,非常不利於對方進行接駁而戰。

看著這艘船隻,安思文一個勁聲言該船隻比英國金色金色雌鹿號還要好。

(金色雌鹿號隻有150噸,英國人曾用金色雌鹿號做過環球航行。)

該船包括4名軍官,6名水手,40名炮手

每門紅衣大炮交錯放置,彼此之間用過隔板隔開,以避免相互之間受到影響。

由於不需要如陸地上那樣搬運火炮,每門火炮隻需配備6人,包括炮長1人,負責觀察、指揮與點火。

火藥手1人,平時負責將火藥、彈丸放入炮口。

清潔手1人,負責用毛刷清刷炮筒,與火藥手一道裝填火炮。

炮手人,負責大炮複位,操作大炮。

在作戰時一般隻是單側與前後兩側開炮射擊而已,如此配備5門佛朗機炮的炮手數量充足。

由於身兼車船與蓋倫船的優勢,該船在江河內陸地區正常航行速度約為10裏/時,最高航行速度能搞達到0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