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與曆史上稍稍有點差別,曆史上濟爾哈朗、勒克德渾依靠滿蒙騎兵先是生擒了私心自用的何騰蛟,打亂明軍指揮係統之後,然後在半年時間相繼大敗明軍各部,隨後認為明軍威脅已經消除,再加上山西民眾叛亂,如此方讓男方的濟爾哈朗所統帥的兩滿蒙旗撤回。
但這次不一樣,義勇軍橫空出世讓多爾袞感到兵力不足,在永曆元年(1647年)義勇軍斬殺豪格之後就任命吳三桂率領關寧鐵騎進入關中,以讓其經營雲貴川三省。
改封孔有德為定南王、與續順公沈永忠經營湖(南、廣(西地區。
令尚可喜為平南王,耿仲明為靖南王,令其經營江(西)、廣東地區。
經過兩年經營,吳三桂本部兵馬達到5萬,孔有德達到萬,尚可喜達到1萬8,耿仲明達到1萬,(曆史上孔有德最初為萬),兵力都遠遠強於曆史水平。
這次濟爾哈朗、勒克德渾進軍湖(南,雖然大敗何騰蛟部,但義勇軍兵出貴(州大敗沅州、靖州、武岡韃子,特別是在沅州(這偏沅巡撫駐地、當時長(沙)非省會,湖廣省還設了一個偏沅巡撫)等地。
如此讓濟爾哈朗的這次遠征成為夾生飯,濟爾哈朗決定率部繼續駐防長(沙),令續順公沈永忠率領各部防備湘西的義勇軍,令孔有德率部攻取桂林。
當然,有很多滿粉因為這次戰爭將蠻清得下無敵似的,毫無疑問的明軍最先吃了其他戰線明軍相繼潰敗(如南昌被占,金聲桓被殺。李成棟窩囊而死)、情報不靈(如何騰蛟被捉,郝永忠被擊潰)、各自為戰等的虧,導致各部速潰,但若因此聲言蠻清韃子如何厲害還是言過其實。畢竟,在曆史上,明軍遭到潰敗之後迅速的收回很多被占之地。
在這種條件下,在廣東方向,經過半年休整的鐵杆漢奸蠻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開始出動,在這年十月三十偷襲南雄府成功,隨後在七之內清軍不戰而勝奪下韶關。(比曆史上早了個月)
韶關失守,逃跑帝朱由榔驚慌失措,連忙召集群臣議事。
眼看廣州危在旦夕,以李元胤為首的東勳集團希望永曆帝能夠暫時委曲求全,封楊軒為蜀王,化解雙方爭執,義勇軍兵出雲貴川,解決粵東之圍。
李成棟反正之後,以其為代表的官員形成東勳集團,而永曆帝則擔心兵禍之苦,一心想撤出肇慶。
這看到永曆帝召眾人議事,李元胤勸誡道:“皇帝,如今楊軒請封使者劉鱗長正在行在,皇帝若是封楊軒為蜀王,以蜀王兵強馬壯,必擁兵東進,如此我軍無憂亦。”
內閣大學士嚴起恒搖頭道:“侯爺,楊軒狼子野心,若讓他做了蜀王,讓他做了川陝甘雲貴湖廣總督,如此下不亡於蠻清必亡於楊軒之手亦。”
給事中王夫之搖頭道:“嚴大學士此言差矣,現在朝廷處於危急之時,楊子修屢立戰功,朝廷既然要封賞他為是啊。
楊軒昔日為了抗擊韃子,昔日請求改封為川陝甘雲貴湖廣總督,並無不妥啊,而朝廷則對其猜忌頗深,對其請封竟然嚴詞拒絕,如此必然寒忠臣良將之心啊。
再了半路之中殺出一個程咬金,陳邦傳竟然假傳聖旨封其為黔國公,封其為川陝甘雲貴湖廣總督,楊軒將這兩份聖旨謄抄下來,認為兩封聖旨都是真的,自己早已經根據聖旨與朝廷所授印綬擔任黔國公,擔任川陝甘雲貴湖廣總督,聲言自己即將出征貴(州,以率軍東進。
而皇帝竟然聽從朝廷二三大臣之意公開駁斥楊軒所請,如此惹得眾人心中不服,大家擁戴再三,楊軒才勉為其難的擔任蜀王,並且一個勁聲言,自己隻是效仿先賢,效仿嶽武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