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齊聚(1 / 3)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台接海濱。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此詩作於唐朝,出自玄宗皇帝李隆基之手,單道這王屋山景色之雄壯秀美、綺麗幽深,彼時道教興盛,王屋山上甚多修道之人,玄宗作此詩,亦是送予一道士名為司馬承禎者,權作別禮,可見王屋山自古便是隱居修道絕佳之地。

時下已是明建文年間,胡虜驅除,天下方定,天下百姓尚在休養生息。這一日,濟源縣內忽多了數百佩劍帶刀的江湖人士,人人一身肅殺,將這一方靜靄之氣,徹底打碎。

隻見官道上又有兩騎絕塵,馬上乃是一老一少:那老者生的朱顏鶴發,吐氣如雷,身上一件黑色短打極是破舊,偶現破陋之處,直見肉色,在此嚴冬之時,卻不見他如何寒冷,顯是內力極為精深;那少年生的鼻塌嘴厚,甚為憨實,太陽穴微微鼓起,可見也是頗有修為。二人胯下之馬此時已腳步斜散,嘴甩白沫,顯然已跑了不知多久。那少年看著心疼,忍不住叫道:“大爺爺,歇歇牲口,咱走兩步罷!”那老者頭也不回,厲聲斥道:“不知輕重!午時若還趕不到陽台宮跟那人拚個死活,等他脫了枷鎖,重回江湖,你還能報你爹大仇不能!”那少年聞言,雙目之中怒火欲噴,低聲應道:“是!”隨即又是一記重鞭抽在馬臀,那馬受痛,快趕兩步,忽然蹄下一個趔趄,撲倒在地,衝勁未衰,直將那少年掀了出去!

那老者忽聞身後少年一聲驚呼,循聲回頭,隻見少年頭下腳上,直衝地麵,去勢之急,若無搭救,非骨斷筋折不可!老者心中一凜,方欲出手,卻見那少年身在半空,順勢前翻,轉過身子,落地之時,又連翻數下,化開衝勁,竟是毫發不傷!那老人笑讚道:“好小子,不枉你大爺爺平日裏教導!”那少年手摸後腦,嘿嘿憨笑,心中忽念一事,急道:“現在牲口沒了,俺若午時趕不到……”那老者冷哼一聲,翻身下馬,抬眼望向王屋山頂,入眼處,盡是雲霧繚繞,道:“那人當年犯下那般殺孽,找他尋仇的又何止我們爺孫?!天下英雄何止百萬,今日豈能由他下了王屋山?!”

那少年聽出老者口氣中忌憚之意,不由問道:“大爺爺,那人究竟本領如何?”老者聞言,垂下皓首,歎道:“那人號稱‘心有所指,無所不至’,你說本領如何?”少年奇道:“心有所指,無所不至?”老者道:“說的便是他的劍法了,他那劍法不知從何處學來,喚作‘劍心決’,乃是以意化劍,運心殺人的法門……說是武學,可卻哪兒還是人間的手段!你想,但凡他心意所到之處,立時平生劍氣,摧枯拉朽……好一個‘心有所指,無所不至’!也當真隻有此等手段,才能毀掉那許多英雄!”那少年聞言,呆立半晌,喃喃道:“難怪連爹也折在他手……大爺爺,這人既然這般厲害,後來卻又為何躲到這王屋山?甚至還用假死迷惑天下?”老者道:“這便是他家裏的玩兒的伎倆了,他從前也算得上交遊天下,五年前他大婚之日,遍請天下英雄,豈料新娘失約悔婚,那人至情至性,情傷之下,心智大亂,一時間劍氣失控,滿堂激射,與會賓朋,無一幸免!後來他家裏將他藏到了王屋山中,卻用自殺之言敷衍天下,又海一樣的撒錢,這才平息了天下英雄的怒氣。否則,即使登州顧家上通天闕,又怎能壓得住這許多死了親眷的家族門派!”

那少年牽著韁繩,與老者一前一後,且說且走,未到巳時已到王屋山腳下愚公村。兩人抬眼四望,隻見這村落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淩空欲飛,別有韻味。兩人心事在懷,雖美景入目,卻無分毫指點談笑之意。方入村口,忽見前路迎來一人,長身玉麵,美髯華服,那老者慌忙下馬,抱拳道:“請問可是巴蜀劍仙門韓昊禎韓先生?”韓昊禎扶住老者雙臂,笑道:“老先生久居雲漢,晚生早來兩天,就是為迎老先生仙駕,而今多有怠慢,萬望恕罪。”那老者笑道:“叢尚儒不過一介鄉農,豈敢與諸位大賢相提並論?今日攜孫而來,不過為了私仇罷了。”韓昊禎長歎一聲,道:“當年博易公名滿天下,叢家崗‘推碑手’舉世皆聞,晚生甚是景仰,後來聽聞命隕那人之手,其痛摧心,至今猶然……”說著,瞧了叢尚儒身後少年一眼,轉過話鋒,“這位世兄……莫非便是博易公之後?”叢尚儒微微一笑,將身後少年拉到身前,道:“他爹總算留下一點血脈,而今成人,也是上天眷顧。——善琦,來見過韓先生!”叢善琦應言抱拳,躬身拜道:“晚輩叢善琦,拜見韓先生。”韓昊禎上下打量,見叢善琦雙目晶瑩,一身家學內力已有小成,點頭笑道:“名門麟兒,果然不負家門盛名!博易公有子若此,亦當泉下有慰!”言畢,攬過二人之手,循階而上,道:“眾位英雄已聚在陽台宮,老先生與世兄且隨在下再走一遭。”

三人攜手上山,其間韓昊禎暗提內息,腳步加快,有意試探二人,叢尚儒老而彌辣,自然不落下風,奇的是叢善琦小小年紀,竟也可勉力跟隨。如此各逞神通,不過片刻,已由山腳直上華蓋峰,陽台宮已近在咫尺。但見此處雲霧相融,銀裝素裹,猶如仙山瓊島!叢尚儒不由歎道:“好個神仙所在,不愧‘十大洞天’之首,那人今日命喪此處,倒也便宜他了。”

這陽台宮本為唐代司馬承禎所建,開元廿三年道院落成,有五樓三閣,取名陽台觀。玄宗親書“寥陽宮”匾額懸在山門,並令其妹玉真公主進山拜師學道,朝野震動,道風頓盛。後晉為燕真人煙蘿子棲真之所。直到金貞元二年,改觀為宮,又稱為“陽台萬壽宮”,傳承數朝數代,風雲變幻,而今鬥拱層疊,氣勢宏闊,宛如天上仙宮!

三人緩步而行,隻見三進院落已然擠滿了江湖人士,彼此一一抱拳作禮,交換名號,中有彭家五虎斷門刀彭三、玄門了緣道長、閩南萬古天罡手張笑顏、崆峒神拳門沈中嶽、關外六合門喬捩等等數十位成名高手!眾人或早有舊識,或代為引見,少不得一番寒暄熱鬧。

叢尚儒抬眼望天,隻見日已中天,不由問道:“午時將近,為何還不見那‘攬月樓主’前來?老朽久居鄉下,消息閉塞,敢問諸位,這‘攬月樓主’究竟是何來曆?如何竟能知道這般天大秘密?”韓昊禎沉吟道:“要說此人來曆,我等也是不知,老先生駕臨之前,晚生早已多方打探,毫無進展。此人便似憑空而生,‘攬月’、‘攬月’,這二字大犯那人名諱,想來也是化名,其人為誰,等他來了再看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