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2 / 2)

“這些在我們這裏可不隻是傳說,而且沒有一種會辱沒了人,你該連帶著感到榮幸才是!”

“……是,可是,兩年前,我老大,又一個哥哥入了湘,湘西,同樣,他再也沒有出來。”

“所以,你也尋來了?進來尋尋,沒準你也不想出去了——湘西自有湘西的好處,看吧,它迷人。”

於是看,再不搭話。

此時天色明朗了些,車燈便熄住了,沿路可見過路勞作的山民,也有攏著鴨群的老漢和牽了耕牛的黑漢子,大搖大擺地橫路而過,惘顧暴躁的喇叭和司機習慣性的謾罵,怡然地顯出自己的肆意嫵媚來!並不急躁的乘客便把這些當成了路上最鮮活的風景,笑眯眯地看著,時而也可插幾句鄉罵。每當越過這些“障礙”,車速加快時,他們才撒眼遠眺緩緩向後流動的景光。

遠處的山色被一片煙雨籠住,疏零的村落恍惚若有若無,煙雨中的原野新鮮而幽靜。時而擠迫的山壁壓迫了視線,隻隱隱透出村落的煙囪,橫曳著一帶寒煙,這是一種使人振奮的孤獨之旅才有的感覺,同樣讓人喜歡,也越發引人遐思。

從重返故鄉的那一刻開始,關鑫第一次有意識地讓自己踏進了懷舊的陷阱,獨自糾纏在回憶往事的亂麻裏。就如同此行一樣,他要淨化那些記憶,並在新的光芒下的照耀下,重建世界!

汽車漸漸到了目的地,在乘客而言,一元的票價到頭了,他們紛紛下車。關鑫因為恍惚,也因為近鄉情怯,遲疑地落到了最後。

外麵的雨細化到了煙霧,沾衣寒而不濕,地上是濘而酥的,腳踏上去,塵埃帶雨,泥花點點,但關鑫落地的那一瞬,他分明感到自己的腳陷入了那柔軟的塵埃,並有灰塵微微揚起,包裹著他的腳,他心中湧起無法承受的情感,感傷而溫柔,古老而甜蜜,如一個嬰孩在母親平放的大腿上沉沉入睡的記憶。那是1925年夏初,陣陣龍鼓催響……

記憶未及走遠,職業的警覺把他決然拽了回來,他猛然發覺,一路上一直在他身邊找人搭話聒噪的同伴消失不見了!

早在家鄉二十多年的苦悶中,他就學會了沉毅與不動聲色。可他仍是忍不住惱怒而黑了本來就黑的方臉——關於這個同伴,他不喜歡他,也不了解他,但他不會讓自己陷入無頭緒的境地,於是他默默回想了那個人在車上與人的扯淡——湘西人的思維,就算是扯淡,他們也相信真實往往就隱藏在這扯淡背後。所以湘西人願意相信任何人的扯淡,包括他們自己的。

[1]馮國璋,北洋三傑中的狗,武昌起義後,他率軍南征,先後攻下漢口、漢陽,完全聽令於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