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各有去處的未來(2 / 2)

攝政王默默地點了點頭。

“本王記得趙公子回江淮了吧?”

有回,幕僚商議事情時,其中一位無意起,某日見著趙公子和林其琛坐在一起吃茶,不過遠遠看著,就感受的出倆人關係不好。話音一落,另一位便笑道,哪能好呢,姐姐進了王府一半都是這趙家推波助瀾呢。

幕僚都是人精,曉得林氏頗得王爺眼緣,不會繼續下去。

話題便止住了。

王妃點點頭,道:“是的,儇兒在收拾****的嫁妝,不出意外我記得已經出下江淮了。”儇兒閑時講起過這事,語氣頗為諷刺,“姐姐是不知道,趙家來迎親的是一位庶出的公子,模樣憨厚,身板魁梧,保不準****路上跟著這人跑了都不定。”

王妃稍微修飾了下用詞,婉轉出來與王爺聽。

攝政王聽了不覺莞爾:“你妹妹還是鬼精的,得挺有道理。”好不容易給廢了的兒子了個還算過得去的媳婦,還敢派個身強力壯的庶子來迎,現成的機會嘛。

既入趙家門,嫁誰不是嫁。

夫妻倆拿著旁人的笑料打趣了會便轉回了王府後院,王妃主動地起了吳姬和大公子,語氣非常平淡:“大公子快到了啟蒙的年紀,王爺是怎麼想的?”

作為與大公子生母寧氏有過節的主母,王妃要注意避嫌。

主動請個先生來教吧?萬一學業無成,被人是壓製庶子,禁止庶子成才。

送去外頭的書院學習?定有人會講,她沒有容人的胸襟,要趕著庶子出門,不讓父子倆有感情。

不請不教,嗬嗬,那閑話就更囂張了。

所幸,讓大公子的親爹去操心罷。

攝政王這點上很通透,果斷道:“你去尋家靠譜的書院,讓他自己挑著帶去的書僮下人,夏日一過就出。”

但凡名聲在外的書院,風氣和教書先生不會太離譜,如果大公子想好好學,是學得到些東西的。帶去的奴才又讓他自己選,將來不合心意或教壞了他,也賴不到嫡母頭上。

王妃頷道:“妾身會好好挑個地方的,離京城不必太遠。”

“嗯,如此最好。”攝政王該為孩子做的,還是會認真考慮的。

王妃沒敢再問二公子的安排,左右孩子還,連人都認不全的年歲,這段時間不太見到攝政王,估計連爹都快不記得了。將來五六歲時是個什麼光景,誰都不好。

至於大公子,她不會選個亂七八糟的地方,按照王爺的心意來,稍有名氣、離京城不遠的書院,權貴宗子是通常不大讀書院的,往往會有族學或者去國子監裏學習,年紀到了買個功名或直接安排做實事的大有人在,比如輔國公府就有頂級的族學,請的皆是博學鴻儒,武鄉侯府的公子哥大多不看重這些,隻有那些功名在身的書香人家常常送孩子去書院。

既長見識,又好好收心,不至於在家被婦人寵壞了品行。

她就選個風氣好、清流多、師資不錯的書院,後頭的造化看個人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