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並不重要,這些都是加頓艾什通過自己辛勤的調查整理出的各種曆史或然,《檔案》涉及的斯塔西人員隻有黎瑟是個例外,“他的確是個善良的人,他並沒有因為進入國安部而良心泯滅。”,這也是我在《檔案》裏最大的個人收獲:
“當然,一個人即使有豐富的知識,仍然可能因別人有不同的意思或行為而迫害他們。這就是我從哲學家柏林身上學習到的。他告訴我們,隻有在發現人類文化之多元,看見不同的人所追求的目的是分歧,而且是無法妥協的以後,我們才會看見自己的信仰與做事的方法的相關性。從這裏開始,我們知道了容忍。在那篇著名論文的結論中,以賽亞.柏林引用了另外一位作家的話:‘文明人與野蠻人之間的分野就在於,文明人知道自己的中心信仰的相對性,但是卻毫不退縮地捍衛它。?”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七日
《檔案》中的部分妙語:
1、這種事情並不是你不把它挖清楚就會不存在的。
2、“斯塔西”的存在正如所有對付自己國民的秘密警察,既秘密又顯眼,它以秘密的行動公然宣示自己的力量,如此能在人人心上種下恐懼的種子。恐懼,乃是這種體製的基石。它的雙重性質要求國民也要以雙重態度來對待它,在表麵上愛它愛得要死,在心裏則怕它怕得要死。結果是一群表裏不一、心中多疑、彼此提防的原子化個體;這就是它的深層腐敗,東德政權大廈的散砂地基。
3、雖然大家活在同一個世界,麵對同一組事實,但每一個人理解這個世界和構成它的事實的角度是不同的。
4、波恩特身材魁梧,但暴躁易怒,眉頭一皺,更是一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樣子。他的存在不容忽視。納粹和馬克思提供了最佳的語言彈藥,供他日常興之所至的評論與辱罵使用。我的日記中記載著有一天,我在浴室裏待得比規定的時間長了一些,擾亂了他的日常作息。他一麵用大拳頭大力敲門,一麵叫囂道:“統治階級!”當他把孩子帶進來住,而主要的房客,海納,威脅要去法院告他時,伯恩特對著他大罵:“你這個納粹豬玀,跟集中營的警衛一樣,白天謀殺平民,晚上彈琴、喝酒……”
5、帶著檔案在時間中旅行的效果可能也很相似:一次不好的旅行。
6、然而,在秘密德國的鬼魅之中,我想要搜尋的,是一個私人問題的答案:什麼力量使一個人成為抗暴鬥士的同時,卻使另外一個人成為極權統治下的忠實奴仆?
7、對東德這樣一個建立在媒體控製、新聞檢查和組織性欺騙的共產國家而言,探索性研究或批評性新聞當然是有顛覆作用的。
8、因為,我發現,經過檔案開啟的過去並非原樣重現的過去。就算沒有檔案的開啟,沒有新的文件或另外一個人的記憶幫助回想,每個人的回憶都隨著時光的流轉以及環境的變化,有的變得模糊,有的反而更清晰,有的逐漸圓潤,有的則越發尖銳。
9、但是文件從來就無法記錄下所有的事情。與曆史的見證人談話,是理解當代曆史背景與動機中最寶貴的方法。
10、西方定義下的窺伺狂,被定位在一個高高在上的“國家安全”、“公眾利益”目的上而正當化了。
11、製度有問題,他說,因為它違反了人性,一個人的天性無法轉換或改變,所以這個製度注定會出問題。共產主義無法容忍“內心的醜惡”,隻有人人都是天使,共產主義的美好願景才會實現。這番判斷簡單卻不淺陋,對共產主義的基本缺陷一語中的。
12、黎瑟驚訝於媒體在報道五年生產計劃上的嚴重失實,目睹了理論、實踐、當權者偽善之間的矛盾。他援引海涅的話說,這些當權者表麵上勸大家喝水,背地裏卻肆飲著葡萄酒。
13、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用別人的壞來襯托出自己的好,基本上是虛偽的、謬誤的。
作者簡介:
蒂莫西·加頓艾什(TimothyGartonAsh):當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寫作者之一,牛津大學曆史學教授、英國《衛報》專欄作家、中東歐當代史專家,著有《波蘭革命》、《檔案:一部個人史》、《事實即顛覆:無以名之的十年的政治寫作》等。
原書信息:
作者:[加]蒂莫西·加頓艾什
副標題:一部個人史
isbn:7549570485
書名:檔案
頁數:245
譯者:汪仲
定價:58.00元
原作名:TheFile:APersonalHistory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裝幀:精裝
出版年:201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