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控心術(2 / 3)

韓博手搖羽扇,道:“秦兄所言之公平,隻是相對而言的,是絕對不可能絕對公平的。比如當朝重用王氏家族,扶植黨羽,又能有何公平所言?至於那些愚民,給他公平何用?腦子裏還不是一樣想著財色名利。尊嚴對於賤民來說給了他也毫無用處,至於豪傑之士,也不需要由外人來給他尊嚴和公平。”

劉秀道:“儒家提倡‘仁、義、智、勇、信’,並以此來教化民眾,由此贏得人心,並非隻是財色名利。‘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有其先後順序,養天地浩然之正氣才是萬民的福祉。”

台下群雄在台下觀看台上六人辯論,聽的是頭暈腦脹,不少人犯惡心,有的不懂裝懂搖頭晃腦,真是什麼神情的都有。

三妙真人道:“儒家的確是治國良策,禮法仁愛、峻法嚴刑,民眾在完善的製度下可以規規矩矩,但是規矩隻是給愚昧之人定的,有關係有背景之人不在此列。因此這樣的方法治國尚可,控心能力就不足了。老夫可以用攝心術使其心迷,在昏睡中給人不斷的暗示,醒來後那個人也就被暗示所影響,死心塌地為我所用,這才是控心。”

韓博手搖羽扇補充道:“統治者可以用一係列誘惑來激發人的野心,再用一些手段來控製人的貪欲,讓他堅信不移。對於那些不能同化的“頑固分子”,則采取脅迫、暴力和滅門等手段來清除異己。當朝天子殺了多少人,滅了多少門,正是這種手腕的正確應用。”

秦羽道:“誘惑和籠絡的手段雖然能讓人表麵順服,背地裏還是結黨營私。國家如果這樣的製度,就會像先秦的亡國典故一樣,國內的官成為貪官,民成為刁民,兵成為兵痞。官府欺壓民眾,官民對立,若敵國入侵,民眾必然不會支持政府,最終導致被滅國。”

韓博笑道:“哈哈,料想如果連財色名利都滿足不了,空談一些仁義禮法有什麼用呢,笑死人了。”

秦羽揉了揉眉心道:“仁義禮法是為人處世的原則,人的溫飽滿足後,何苦去追求財色名利呢。一個人被財色名利所奴役,日日夜夜耗盡心力去玩這種遊戲,弄的身心疲憊而不自覺,還要去想各種辦法來麻醉自己,比如青樓。夜裏不斷擔驚受怕,冤冤相報,最終化作一抔黃土,追求的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得到的榮譽不過是奉承之人的虛情假意,封妻蔭子又如何,子孫一定能守住嗎,是災禍還是福澤呢。”

韓博聽到此話,心裏一驚,心道此話也許有理,不過此處絕不能退讓,道:“咱們辯論的是如何控製人心,你提什麼追求,有點跑題了吧。”

“非也,若要人心,先要知道人心應該需要什麼,至於崇尚財色名利的社會風氣,隻是一個物種的普遍社會意識造成的而已,而這個物種的文明程度必然也在發展之中。”秦羽揉了揉眉心,道,“對於普通民眾有一種方法可以把他們培養得像羊一樣乖順,就是不斷去給普通民眾或者個人‘內求’的暗示,由向外求,轉變為向內求。”

韓博道:“那麼什麼是‘外求’,什麼是‘內求’呢?”

秦羽道:“所謂‘外求’,就是人類主動改變生活的環境,用各種方法和努力使外界環境更適用於自己的生活;‘內求’就是當一個人反複努力不能改變外在生活環境的時候,就轉而改變自己,強迫自己去適應外在的環境。這種‘內求’的方式,可以消磨普通民眾的改革動力,最後淪落為名利的奴隸。”

三妙真人道:“這個和古代教派控製手段類似吧,隻是有所耳聞,願聞其詳。”

秦羽道:“朝廷可以給民眾灌輸一種思想,就是他們生來就是有罪的,人現在的行為是可恥的,是不符合正法的,人生來是苦的,是來贖罪的,隻要贖罪之後,來世就能投胎到富貴之家享福,給人們灌輸對鬼神的敬畏心,引出他們的恐懼心,削弱他們貪婪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