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全新的智能生命模式(2 / 3)

他們的種群數量,是個很模糊的數字,因為已遍布太陽係各大行星的他們當中,有兩種相對差異較大的生理模式——宇宙開拓者模式,和靜思仿模式。靜思仿的最大特征,就是體內有很大一塊有機髒器,所有的生命化學反應,都集中在裏麵,一旦打破,就意味著靜思仿個體的死亡。此模式的好處是,可以保持較大的,有機信息處理機構的運行,進行頗具靈動、跳躍和創造性的思維。壞處是,令個體過於脆弱,且每一個體,隻能進行有限線程的思維和運算。另外,有機腦往往會對外部環境,保障安全性的評估,極為敏感。危險麵前,不易保持清醒的意識。

宇宙開拓者模式,是以機械為主的模式,隻須保證,每個獨立思考單位,都配有一個象征性的有機腦,不至於使此單位,在完成既定指令後,便停止動作,或陷於無限循環邏輯圈中,就行了。簡單的有機腦,即可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宇宙開拓者模式下的仿,基本沒有固定的個體形態,他們可以隨需要,分裂出無數個,相對獨立的思考單位。他們就是一台台,有生命的機器,非常適合於進行,像外太空探索、危險領域的留守觀察等,類似的任務。他們具有的分身能力,和大量可再生的機械結構,使他們基本上不用擔心,會被惡劣環境所消滅。大衛是個靜思仿,而我所在的房子,其實就是開拓者的一個變形分體。

靜思仿與開拓者,多數時間會共同搭伴,執行探索任務。互相彌補彼此在可靠性,及應變能力上的不足。雖然,他們的核心基因是可變更的,但由於靜思仿,和開拓者模式的結構差異太大,短時間的轉換根本不可能,長時間的轉換也有危險,容易導致轉換過程中,核心基因崩散。仿的模式轉換,對有機部分的變動很大,有機腦的思維在此期間,必須處於停止狀態,若出現意外,單憑機械腦,是很少有機會,正確應對危機的。如果隻能冒險轉換,一般會把先前個體的意識狀態,壓縮存放在,信息貯存裝置內。轉換出現問題時,馬上程序性暫停過程,將貯存的信息,導入恢複思維的有機腦,對情況進行檢查、修正後,方可繼續進行。貯存意識狀態,是為了避免有機腦受損,導致思維不正常而準備的。強製模式轉換,普遍需要百日以上,才能全部完成。

特殊的生理結構,使他們擁有著,遠長於人類的個體壽命。一般在300到500年左右,最長的,可望超過千年。最終,他們會因為,核心基因的潰散而死去,死亡是不可征服的,就像生命不可征服一樣。

維持新陳代謝過程中,能量與物質元素需求間的平衡時,可能不得不經常性地,對核心基因,進行少量的修改和重組,以適應變化的能量、物質元素的比例。時間久了,核心基因結構會愈來愈疏鬆,趨向零散,直至徹底解體。整個過程,無論從化學還是物理的角度,都是不可逆轉的,唯一的複原方式,就是完全將結構粉碎、重組。

負責調整核心基因的納米機器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使命。它們在沒有外部命令的條件下,會自動轉為生殖狀態——放開對核心基因的表達與監視,按照最初始的簡單原則,對DNA分子,進行重新緊致化排列。沒有核心基因的源命令驅動,仿個體的有機部分,將完全喪失功能,即使剩下些機械部分,仍在運作,也不能被稱之為生命了。如果強行維持,衰老個體的生存狀態,疏散的核心基因,會越來越難以控製,其新陳代謝狀態,也會處於失調之中。更主要的是,失調的質能比例,會很快破壞掉,各信息處理機構的正常功能。對仿來說,沒有清醒意識和一定智慧水平的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

假如條件理想,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質能協調交換的話,靜思仿的壽命,會比頻繁分裂、複製的開拓者,要長一點。核心基因中,具有生殖器性能的納米機器人,是有一定記憶功能的,它們可以,優先按照之前的大致模式,重排散亂的遺傳分子。當死期臨近,無論靜思仿或是開拓者,都會依據環境需要,提前造好若幹容器,容器壁視情況,或多或少地具有,屏蔽掉外界物理幹擾,和隔絕全部化學滲透的能力。容器中灌注滿,各種化學物質元素,及少量微型機械,設法保證其中的溫度,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使其中的化學物質,處於可流動的液體狀態,然後放入一些,自己的核心基因。一般情況下,仿們都會在容器外,附加一個信息存儲裝置,裏麵用通用編碼形式,裝載著母體認為,值得記憶的知識性信息。所謂通用編碼,是所有仿天生便能識別、認讀的編碼信息,像天生懂得對自身進行控製、天生擁有高超的機械設計智能一樣,有賴於生殖機器人的功能實現。因此除核心基因外,仿可以說,還擁有著機械基因,及信息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