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1 / 2)

第七章 忍字頭上一把刀

趙鞅為自己的兒子做了人生的最後一件事。

他把自己的家臣尹鐸派去治理晉陽。

尹鐸在出發之前,問趙鞅:你想讓我把晉陽治理成什麼樣,是想依賴晉陽來為趙氏收取更多的稅賦,還是想讓晉陽成為趙氏最後的屏障呢?

趙鞅說,當然是要把晉陽建成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

於是,尹鐸到達晉陽城的時候,將城牆加高加厚,然後幾乎全額減免了民戶的稅賦,甚至連以前欠趙氏的賦稅,都一口氣全部減免掉。

所以,趙鞅在臨死的時候,隻留給了兒子這樣一句話——“晉陽可安身”。

這已經足夠了。

趙鞅死後,荀瑤登上了晉國上卿,主持朝政的位置。

他要的不止這些!

他要智氏一族在自己手上發揚光大,滅掉其他三族,甚至取代晉國老大的位子。

於是,他擠走了晉出公,換來了更聽自己話的晉哀公。

老大已經對自己沒有任何影響了。剩下的,就是那另外三個家族。

這時候,南方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越王勾踐滅掉了吳國,躍馬長江,被周王封為方伯,對北方中原虎視眈眈。

荀瑤決定把握住這個機會。

他向晉哀公說,自己要討伐越國。

晉哀公哭了,你愛幹嘛幹嘛,現在告訴我還有什麼意義呢?反正我又說了不算。

於是,“討到”國君命令的荀瑤,立刻開始備戰。

當然,他的目標並不是越國,而是自己的三個老兄弟——韓氏、魏氏、趙氏!越國要越過長江,向北方進軍,還要經過中間的鄭國、宋國等小國。

所以,越國絕不是當務之急。

現在荀瑤所關心的是,這樣的一個背景事件組成了他向三家發難的一個導火索。

他以晉哀公下令的方式,命令韓、趙、魏三家各出百裏的領地給智氏作南攻的軍資,那麼毫無疑問,他們隻可能有兩種選擇:一,三家都捐,則智氏憑空得三百裏領地,實力驟強。而三家的實力則大減;二,如有個別不捐者,則智氏可以“假晉侯之命征討而合並之”。

現在,難題被推到韓、趙、魏三家。

荀瑤決定最先向最聽話的韓氏下手。

當年那個聰明的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韓不信早就已經趨勢,現在的韓氏老大韓虎是韓不信的孫子。

當荀瑤把晉侯的“命令”——三家各送百裏領地送給智氏——說給韓虎聽的時候,韓虎呆住了。

一個人,可以無恥,但不可以無恥到這個地步啊!

誰都知道,現在晉國的命令是從你智氏手中發出,當年我爺爺控製晉侯,也沒敢說向別的家族這麼明目張膽的直接要地。

這領地可是家族經過幾百年的奮鬥,占下來的,你說要就要?

可現在明擺著,這是一道兩難題。

現在如果自己抗命,那首當其衝,自己就要遭到智氏的打壓,說不定魏氏和趙氏還會在身後趁火打劫。

荀瑤卻想的很清楚。就因為你韓氏這麼多年一直聽話,如果我向趙氏或者魏氏要地,不給的話,那就直接打起來,輸贏還在兩可之間。

可是韓氏,自己完全有把握吃定他了。

更何況,韓氏聽話。

一個一向聽話的人沒有理由突然不聽話。所以韓氏最容易先給地。隻要韓氏先給了地,那麼接下來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先魏後趙,“其計成也”。

智伯瑤依計而行。

但是他看出了韓虎內心的掙紮。

的確,百裏領地,上萬戶的民戶,民戶就是戰鬥力啊!擱誰身上都是一大塊肥肉,沒有誰願意痛痛快快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