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篇 諸葛亮謀勢變術5(3 / 3)

○人要明明白白地來,明明白白地去

諸葛亮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建功立業,改造舊世界,創造新世界。劉備三顧茅廬將他恭請出山,為他提供了實現抱負的最大空間。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劉備,同樣地,沒有劉備也沒有諸葛亮。

劉備在臨死時,把自己的兒子與整個蜀漢江山都托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為什麼他毫不猶豫?因為他不能猶豫。一旦猶豫就說明他對劉備有所不忠,而對劉備不忠就是對自己的事業不忠。諸葛亮並不是簡單地忠於劉備,而是忠於他們共同的事業。什麼事業?創造新世界。

有的人輕諾寡信,這種人內心沒有堅持,將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

有的人一諾千金,終生不改,這種人內心有堅定的信念,成功屬於他們。

人要明明白白地來——我來這個世界要做什麼?能做什麼?什麼是我想要的?

人要明明白白地去——我是否對得起自己?我都做了什麼?我還能為這個世界做什麼?

如果以上六個問題在臨終時能清楚地回答自己,那麼這個人是高尚的、智慧的,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枉為人一場。

如果回答不上,那基本上白活了。

諸葛亮一生來得明白,走得明白,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與事業盡了全力,並且做得非常好。這才是人樣,值得我們學習。

而其不凡的智慧,將繼續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附錄三國謀事變術活用

01.精心思考每一步棋

什麼叫布陣?就是去精心布局一盤棋、謀算一場人生計劃、算計一次有效的行動。有些人之所以在人生的各個場合都能打開局麵,問題不在於他的能力有多大,而在於他的布陣的智慧很高。對於那些善於布陣的人來說。就是靠自己的智慧去導演一場大戲。

02.沒有堡壘是絕對不行的

攻守之道是:不以攻為攻,不以守為守,而是以攻代守,以守為攻。此種被兵家重複過多次的兵法技巧,是相當智慧的。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沒有自己堅固的堡壘都是絕對不行的。

03.借力發揮才是真功夫

一個人如何做到借力發揮,直接關係到他能成就多大的事情。有許多人天天盼著能夠借到什麼東西,從而讓自己一步登天,這種美好的願望常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懂得能不能借到東西,不是靠別人,而是靠自己。

04.及時變化。出手有招

不是每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有的人眼睛大而無神,有的人眼睛小而犀利。善於察勢者,總是能用犀利的眼光看破人間是非,及時變化,出手有招。

05.能退則退

“走為上”表明,進進退退是一種戰術。人既應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骨氣,又要有躲避狂風暴雨保存自己的機智。這也是一個成功者的智慧。

06.掌握主動權

《孫子兵法》第四篇講軍形,有一個主要概念引人注意,即“善戰”。何謂?其中有言:“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所謂“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這句話講得極其透徹,意為取勝的主動權在於自己,如果自己有疏漏,自然不可能戰勝敵方,如果再加上敵手超過自己,那取勝的當然是敵方了。這種道理引申開去,內涵至深,假如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主動權在我!

07.學會察言觀色的本領

時機常常是躲起來與愚者捉迷藏,但對智者來說,它又顯得乖巧,因為它屬於發亮的眼睛。發現時機,應當學會觀察,例如察言觀色,從而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善於察言觀色的人,並不是因為比別人聰明,而是他把了解對手的心思作為成功的一個關鍵步驟。

08.能躲能閃,避免傷害

狐狸和豹子是有區別的,前者以詭譎為其性,後者以威猛為其性。但它們都有捕獲獵物的功夫,這種功夫往往來源於碰到時機就絕不放手,並且還有一種周旋、躲閃之功,以此求得勝利。同樣智慧的人與人打交道,尤其與小人打交道,知道躲閃之功往往能解決很多問題。

09.悄悄地逼近自己的目的地

“暗渡陳倉”之計的重要提示是:在時機不成熟時,切忌草率行事,因為草率是魯莽的一大表現。“暗度陳倉”之計,講的是不能死守一法,要學會變法,才能巧妙成事。

10.看清對手的真麵目

與人周旋,可是一件傷筋動骨的事情,一則對手的真麵目難以看清,二則即使看清了對手的真麵目,也會嚇一跳,這就要看你的識人之功、應對之法。凡善成大事者力主一下看透對手的心思,及早做到防護自己,擠壓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