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篇 劉備謀心變術7(1 / 2)

44一把點住對手的穴位

一定要徹底打敗敵人

點住對手的穴位,意味著找到對手的軟肋,因此“點穴位”是成功環節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最具殺傷力。

強者謀事的手段

誰都有戰勝敵人的可能,但不是誰都能徹底打敗敵人。這至少需要自己一方夠強、夠占優勢並具有連續打擊對方的戰術這三個條件。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基本上打不過曹操,赤壁之戰後就沒有問題了。劉備得理不饒人,在漢中、荊州兩次戰役中徹底打敗曹操這個宿敵,一雪前恥,揚眉吐氣。

劉備有了益州、荊州與湖湘之地後,曹操恐慌起來,點兵來攻張魯,意在吃掉張魯後,從漢中自上而下推進益州。張魯不敵曹操,隻得投降。劉備本來就打算進軍漢中,見曹操先下手,隻好按兵不動,蓄勢待發。孔明故伎重演,挑動孫權攻曹操。孫權這時正與曹操爭皖城,將就局勢推進,不料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十分了得,絞住了孫權。孫權反攻,大將甘寧百騎襲魏營,繼而惡戰於江邊。此役曹操與孫權戰成平手,各自休戰。來年曹操再伐劉備,反被劉備一路進攻,環環相逼。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以疑兵智取了漢中,曹操敗退。

劉備有了漢中之後,進位漢中王。曹操從赤壁之戰開始,逢劉必敗。這次被奪走漢中猶不甘心,再次令曹仁與劉備爭荊州。關羽打敗曹仁,又生擒了於禁,斬了龐德,威震華夏。曹操徹底被劉備打敗了,再不敢與劉備正麵爭鋒。

劉備啟示錄

○要玩就玩到底。看誰笑到最後

劉備從打黃巾軍開始,大大小小的戰爭經曆了不下千次。劉備一開始是常敗將軍,並且逢曹必敗。但他從不氣餒,一麵虛心向敵人學習,一麵積極尋找盟友。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行換腦,諸葛亮為他帶來了新的思維。

劉備樂於接受新事物,所以打出了新天地。他知道曹操的厲害,但就是要與老曹玩到底,最後終於憑諸葛亮帶隊重新洗牌、重新出牌,用一係列對方不知道的手段把戰爭玩出了新花樣。曹操故步自封,又獨裁,雖能及時隨劉備的變招而變招,但因為不想換腦,所以從主動出擊變成被動挨打,整個局勢從劉備的逢曹必敗變成曹操的逢劉必敗,出現戲劇性大轉折。

劉備與曹操都是積極的玩家,但劉備比曹操多幾張牌,多幾種玩法。曹操不知道劉備的手法,所以兵將再多也無用,輸了。

○關鍵時不能手軟

劉備當初未成氣候時,曹操屢次要把他掐死在繈褓中。如今劉備有了勝曹之道,當然不會手軟。這不僅是報仇的問題,因為劉備深知,如果不把曹操徹底打敗,一旦這魔君蘇醒過來,將又是一番惡戰,妖魔化的對方最難打,因為太野蠻,且變化多端。所以劉備必須要置曹操於死地,不容他翻身。

45在人生簿上刻著“忠義"兩大字

江山雖可貴,情義本無雙

忠義是朋友間最有價值的東西。人與人之間有忠義,也存在非忠義,自然就會形成兩類不同的人。

強者謀事的手段

世界上的事往往是沒得到之前朝思暮想,得到後感覺不過如此,所以有智慧的人不僅享受成功,更享受過程,並且能從中發現比成功更有價值的東西。劉備一開始就想當皇帝,現在終於當上了皇帝,總覺得不過如此。他看重與關羽、張飛二人的兄弟情義甚於江山,因為江山是虛的,而情義是實在的。劉備一生最大成功在他自己看來就是贏得了兄弟。

劉備命關羽在荊襄之間打敗曹操軍隊後,沒有及時增援。曹操奸詐,挑動孫權夾攻關羽。關羽兩麵受敵,久候援兵不至,敗走麥城,為東吳伏兵所擒。孫權斬關羽而獻之曹操,曹操厚葬關羽首級。不久曹操中風而死,曹丕繼位登大統,是為魏文帝。劉備見曹操已死,不勝惆悵。觀曹丕篡位,十分震怒。群臣擁戴劉備為皇帝,以繼漢統。

劉備當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關羽報仇。本來按劉備、諸葛亮君臣二人定下的戰略,曹操既死,魏國必然衰落,這時應變原來的“聯吳抗曹”為“直接伐魏”。但劉備感於當初桃園結義之情,並且關羽是為了保他的江山而死,所以決定先攻吳報仇。諸葛亮百般勸阻無效,隻好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