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篇 劉備謀心變術6(2 / 3)

有了與孫權之父的交情與曾勸止劉表不打孫權這兩點微弱人情,劉備還不足以與孫權攀交情。正因為有了曹操這個共同的敵人,他們才能結成原本不可能的聯盟。

劉備不管他孫權是誰,既然有必要結盟那就一定要結盟,也許陌生人比熟人還好共事,因為主客到底要講個互相尊敬。換個角度講,劉備這次救了自己也救了孫權,這就是他對人好、努力求援與努力幫人的好報。

世上沒有陌生人,隻有利益相同或利益相衝突的兩種人。敢與陌生人打交道的人才會有朋友、有機會。

劉備胸懷天下,天下人都在他的胸中,所以他交起友來相當自然,大大方方。

不認識、不熟悉沒關係,有共同利益就可以走在一起。

41下一盤你死我活的棋

用最狠手段力求當最大贏家

有些時候,憑任何好言巧語都難解決問題,這時隻有去下一盤你死我活的棋,看誰是最後的贏家。

強者謀事的手段

當情況混亂時,誰果斷誰受益;當牌局漸明朗時,誰用最狠手段誰就是最大贏家。赤壁之戰中劉備一看孫權、曹操二人果然絞殺在一起,便迅速按諸葛亮的布局上奪湖北,下奪湖南,以閃電之勢奪得極大地盤,成為赤壁之戰最大贏家。

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采用了孔明在戰前就定好的計策,趁戰亂出現真空,馬不停蹄地攻下了南郡、荊州、襄陽三大地盤,成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曹操敗後繼續派曹仁與孫權鏖戰,孫權見勝利果實被劉備奪去,大怒,撕毀了聯盟,但也無法。

劉備乘勝推進,趙雲智取桂陽,張飛硬拿下武陵,關羽勇奪長沙,一下子把劉備的地盤從湖北擴到湖南。這時孫權依然忙著與曹操在合淝會戰,無暇顧及劉備,小有交鋒,總被打敗。

劉備借孫權破曹操,又借曹操牽製孫權,迅速出擊,終於有了一大塊屬於自己的遼闊地盤,兵力一下子壯大到幾十萬,人才濟濟,王者之象已露端倪。

劉備啟示錄

○東方不亮西方亮,北方不利南方利

劉備當初在中原各處大戰時,做夢都沒想到會在南方有發展。他從中原來到荊州也隻是暫時落腳,恐怕眼睛還在往中原看。但諸葛亮的出現與孫權的出現使劉備不得不把眼光從中原收回放到了南方。中原姑且讓曹操稱霸吧,南方可是我的,以中國之大何處不可稱王?

劉備這麼一來就搞對了,南方與北方同樣遼闊,而且南方比北方富。更重要的是南方還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各方力量都較弱,好取!

劉備往南發展是一大轉機,北方平坦,適合曹操;南方崎嶇,適合劉備。北方幹燥,適合曹操;南方濕潤,適合劉備。劉備一下子愛上了南方,因為南方能實現他的夢想。當初他心動較遲,但這沒關係,隻要行動快就可以了。

○講仁義也要講效益

劉備最講仁義,但也不是無條件講仁義。從根本上講,他講仁義是因為有利於事業發展,他的仁義是為效益服務的。

當仁義與效益衝突時,他選擇效益。

這就是劉備不惜在赤壁之戰後迅速與孫權鬧翻的原因,並不是說他露出偽善的猙獰麵孔,而是“天予不取,必受其殃。”機會也許隻有一個,過期作廢。

況且孫權不仁在先,還沒打赤壁之戰時就想把他和曹操一起消滅,不讓他進入主戰場,還屢次三番要殺孔明。劉備不打算殺孫權,隻搶他的地盤,可以說已經夠仁義了。

盟友是友,可以共同禦敵。

盟友不是友,隨著勝利的到來,誰都會為利益大打出手。

劉備能在這友與非友間巧妙斡旋與果斷出擊,顯出了超人的智慧。

隻有死黨與死士才是我們的盟友。

隻有自己人才是永恒的盟友,其他的盟友都是暫時的。

42緊繃著臉不會有好處

順水推舟和解可以占主動

緊繃著臉,是不會有好處的,因為這樣太冷酷,會讓別人產生畏懼感。因此該順則順,該和則和,這樣就可以占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