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的催化劑(2 / 2)

得益於新世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人工篩選出具有良好固氮能力的微生物不再是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反正總歸是有希望的。

羅正道口中的所稱六號工程是個代號,研究課題是圍繞著利用生物技術合成硝石而展開的機密項目,雖說火藥在燃燒速度和對火炮腐蝕等方麵與石鬆粉對比不具備什麼優勢。然而,在作為重要戰略物資的石鬆孢子粉行將斷絕供給的時候,黑.火藥的升級版本栗色火藥用作大炮發射.藥的替代品首次登上了新世界的舞台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外行來說,栗色火藥與黑.火藥的區別極小,配方比例也幾乎沒有變化,僅在於其中木炭成份的不完全碳化。

要問這是什麼原理發揮了作用,羅正道很遺憾地表示自己隻是一個普通軍迷,他不是軍事史專家,更不是馬林溪那種變態科學家,其實羅正道自己也沒鬧明白是什麼原理,但這不妨礙他照葫蘆畫瓢抄襲舊世界的成功經驗。

栗色火藥無疑算不上一項偉大的技術成就,好歹在無煙火藥發明前,舊世界的槍炮發射.藥普遍采用了栗色火藥。沒有資料顯示存在其他的優化選項,似乎可以佐證栗色火藥是優於黑.火藥的替代品,現在羅正道是一心指望著靠這項新技術來扭轉自家在戰略上的不利局麵了。

槍炮類武器對於發射.藥的要求,與裝填在手.榴彈和爆炸.彈中的炸.藥不是一碼事,更不是爆炸威力越大越好那麼簡單,根據實際需求反而要控製住火藥燃燒速度。

舊世界的人們發明了硝化棉用作大炮發射.藥,早期沒等炮彈從炮口打出去,大炮就炸膛了,最後分析災難原因,才知道是發射.藥的燃燒速度過快,隻得摻入其他物質減緩燃燒速度。

栗色火藥用作發射.藥,總體性能要比黑.火藥略勝一籌,這門技術的攻關難度不高,所以被羅正道選定為六號工程的主打產品。要他這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外行軍迷,在沒有工業基礎的地方製造出更高級的炸.藥,鼓搗諸如什麼三硝基打頭的危險品,坦白地說,大學讀文科專業出身的羅正道根本吃不準其中的技術要點何在,非要用窮舉的方式試驗配方,那後果極有可能是釀成無數的災難。

那位用巨額遺產開創了炸.藥獎的炸.藥大王諾貝爾,在研究新式炸.藥的試驗過程中,連他親弟弟的小命都搭上了,估計沒多少人願意學這位老兄為科學獻身。

武器裝備不必一味追求先進,凡事隻需夠用就好,武器的質量和數量之間存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競合關係。適於規模量產和使用的平庸武器,較之僅能小規模製造的精良武器更符合戰爭的需求,這就是從不追求完美的現實世界的法則。

由羅正道下令建立在海口城附近的火藥作坊有著一套嚴格的安全檢查製度,不允許使用任何鋼鐵製品,凡是必須用到金屬的地方一概用銅器替代,連工人的靴子上都不許用鞋釘,免得意外摩擦出火花。之所以製訂出如此嚴苛的規定是非常有必要的預防措施,火藥作坊是守著一大堆易燃易爆品的高危地帶,隻要撞出一個不起眼的小火星,你馬上就能知道土飛機究竟是怎麼飛上天的,沒錯,是炸飛的。

黑.火藥對擁有石鬆孢子粉這種得天獨厚天然爆炸物的新世界,無疑是一項雞肋發明,若不是外購渠道受阻,石鬆孢子粉快斷頓了,無論是從使用方便程度還是價格成本來分析,製造火藥與采購石鬆粉作個橫向對比都沒什麼競爭優勢。

如今羅正道是迫於無奈盤算著生產栗色火藥應急,事情說白了,跟舊世界二戰時期漢斯貓斷絕了大部分原油來源,被迫利用本土的煤炭研究“煤轉油”技術是一個性質的。軍工品可以不在乎成本也不必在乎性能如何,核心問題也不是好不好用,再糟糕也比沒武器用強吧!

神殿和教團對瓊州的圍攻戰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持久戰,那些狂信徒不會因為羅正道的資源短缺就放棄進攻,不論為爭取勝利付出的代價是多麼高昂,終究要比承受戰敗來得廉價。

在舊世界,製造槍枝不算技術活,不考慮法律因素,隨便找一家鄉鎮企業級別的五金作坊都能勝任造槍工作,類似化隆造之類的地下兵工廠就是這麼來的。製造子彈則牽涉到了機械和化學兩個方麵,難度大大高於純粹機械加工的造槍工序,新世界這邊的情況也差不多,研發一款新武器的難度大大低於研發一種新彈藥,在短時間內找出替代石鬆粉的發射.藥,羅正道不抄襲舊世界的經驗還真沒其他出路。

窮盡一切力量,絕不允許神殿的人馬登陸瓊州,這是羅正道默默堅守的底線。打海戰付出的代價再高,終究是在外麵打,倘若把敵人放進家裏大打出手,砸爛了什麼盆盆罐罐全是自家的淨損失,這筆帳得坐下來好生算清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