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青五】第19章 緗裙羅襪桃花岸(2 / 3)

如果我去看水嬉和龍舟爭標,碧溪流雲就可以師出有名地跟著我去,我猜她們打的是這主意,暗笑,畢竟是女孩兒心性,我索性就湊一回熱鬧,帶她們一起去好啦。

到了端午節當天,我破天荒早早起了床,吃過早餐,我和碧溪、流雲向西出迎秋門,直奔西郊外的柳池。

碧溪原是建議駕了府裏的馬車過去,可我覺得這是難得的長走健身的機會,還能呼吸一下郊外的新鮮空氣,何況路程並不太遠,至於她們倆,也都不是嬌滴滴出不了門的病西施,索性大家一起步行過去,走走更健康嘛~

榮哥最近在忙著頒《均田圖》,沒工夫出來玩,我當然自覺地不去騷擾他。身為皇帝,吃著納稅人的供奉,那就是人民公仆啊,做好本職工作是應該的,娛樂還是往後排吧,我就不逼他陪我玩了,否則難免有禍國殃民的奸妃之嫌,笑。

聽他說前幾天他夜裏讀書,見到唐朝元稹的《均田圖》,大讚“此致治之本,王者之政自此始”,(1)於是要在全國推廣。均田製特別適合戰亂後無主土地和荒地增多的情況,比如隋末,戰亂四起,人口大減,土地荒蕪,唐朝建立之初便推行均田令,成效顯著。

明君畢竟是明君啊……

~

豔陽萬裏,風流雲動,緗裙羅襪桃花岸,薄衫輕扇杏花樓。

柳池的風景,上回我和杜珺他們來遊湖時就已經領略過了,那次給我的感覺,這個大湖是都市中難得的淡靜去處,清雅如一盞明前的碧螺春,可這回再來,老遠就瞧見湖中旗幡招展,岸上遊人如織,耄耋老者,垂髫幼童,白衣綸巾的青年公子,濃妝素裹的紅粉佳人,各色人等,滿坑滿穀!

怎麼跟趕廟會似的,我不免反省,不就是為看個模擬水戰、龍舟表演嗎,我在淮南還坐過真的戰艦呢,跑來和人家擠,真是……

我們三人到了岸邊,找了一塊略清淨的地方站住,四下一望,貌似水嬉和龍舟爭標還沒開始,周圍遊人三五相熟的聚在一處,有小孩舉著花巧畫扇、香糖果子嬉笑打鬧,看人的,閑聊的,張家長李家短……咦,看人的?哈,有那自命風流的年輕公子做出一副瀟灑樣,隻顧站在******附近擺POSE,更有年齡不詳容貌各異的女子,一雙雙秋波隻往那些美少年身上瞟……

原來如此!忽然釋然了,這時代的民風遠沒有盛行程朱理學的明、清時那麼迂腐桎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周禮。地官。媒氏》)有點過了,但要是能湧現出幾段“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衛風。木瓜》)的佳話來,倒是不枉熱鬧一場呢。

我自娛自樂地想著,便覺得等待的時間其實也不那麼枯燥,再瞧碧溪流雲,替我擋開四外飛來的登徒子的秋波,忙的不亦樂乎,尤其是流雲,還立了眉毛瞪回去,我笑,無視就可以了,這麼“禮尚往來”,萬一趕上會錯意的,平白讓丁尋同學擔心。

不一時,一通鼓響,水嬉開始,隻見湖中船舫回旋,逐浪弄濤,出沒聚散,縱橫如意,似是在模擬水戰的陣法。周圍百姓看得目不轉睛,彩聲如雷。我也不禁暗暗點頭,這船上水手莫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水軍?變換陣法很是純熟呢。

中國古代打仗最講究排兵布陣,看演義小說動輒就是某將“點齊人馬,列陣迎敵”,事實也是如此,尤其是野戰中的“戰”和“禦”,並不是象現在某些電影裏演的那樣,一上來兩軍士卒發一聲喊,就跟打群架一樣亂哄哄叉在一處了。陸戰講究布陣,水戰也是如此,都是極看重陣型和團隊合作,所以“亂了陣腳”往往是潰敗的先兆。

水嬉演習罷,船隻魚貫退去,忽聽一陣鑼鼓響,動靜又不同於剛才,隻見一隊小龍舟,粗粗點來大約有二十隻左右,船上的軍士都身著緋衣,打著旗,敲著鼓,每船的船頭上有一名軍校舞旗,看著象是指揮的樣子。

之後又有虎頭船十隻,船上也有指揮,穿了錦衣,執著小旗,立在船首,其餘的人都身著青色短衣,裹了頭巾,整齊地劃著棹槳。

最後是飛魚船兩隻,彩畫間金,裝飾極為精巧,船上的人都身穿彩衫,間列著雜色小旗、緋傘,按著鼓點節奏左右招舞,有樂手敲打著鑼鼓鐸鐃,一時鑼鼓喧天,鐸鐃相和,好不熱鬧。

這些彩船首尾相銜,列隊排出各種花樣,難得配合有度,整齊劃一,岸邊觀眾大呼過癮,喝彩聲震天價響。

如此熱鬧了一會,小舟紛紛退開,兩隻大龍舟緩緩登場,我這才明白,剛才那些花巧玩意不過都是正式比賽前的“墊場賽”啊。

看那兩隻大龍舟,龍頭上有人舞旗,船身左右排列了六對槳,須臾,兩舟並列,旁邊水棚上有一名軍校手舉紅旗,便如發令般用力一揮,龍船上大鼓咚咚地響起來,船槳齊唰唰撥打水浪,兩舟似離弦箭一樣破浪而出,整齊翻飛的兩排船槳,好象船身上的一雙翅膀,遙望象是要帶著龍舟離水飛騰。

再瞧遠處,早有小舟軍校執了長竿,上麵掛著錦彩銀碗之類,插在水中,當做標竿,兩隻大龍舟鳴鼓並進,比的是速度,快者得標。周圍小舟上鼓聲震耳欲聾,岸邊百姓的呐喊聲、助威聲驚天動地,身在其中,隻覺血脈賁張,不由就被這氣氛感染,成為呐喊助威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