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朝是北京皇家園林建設的鼎盛時期(1 / 1)

在中國曆史上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中,由明朝到清朝的變換是最獨特的一次,即明朝不是被清朝所直接消滅的,而是李自成先結束了明朝的統治,幾天後清朝的鐵騎進入山海關,直搗北京趕走了李自成。我們不去評價在這樣的曆史進程中的方方麵麵的是非功過,我們隻想指出這一特殊的朝代更替過程對於北京的城市建設和園林建設都是一種難得的曆史機遇。明朝的都城基本上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明朝的皇宮被清朝的帝王所繼續使用。這就為清朝政府節省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這也可以說是清朝進入康乾盛世後,能夠大規模進行園林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觀中國封建社會的曆史,帝王在位最長的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如果說,人口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那麼在明朝鼎盛時期,中國的人口可能達到了1億3千萬,但是由於隨後的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到明朝末年人口減少到6000萬左右。康熙在位的60年,中國的人口數量增長較快,到康熙晚年,全國人口再次超過1億。到乾隆年間,全國人口突破了3億大關。史稱的“康乾盛世”,中間夾著雍正的13年,共計130多年,是中國皇家園林建設的鼎盛時期,也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極盛時期。

這個時期,在北京西郊建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和暢春園。現存的以頤和園規模最大。在河北省的承德,建成了有“古樸淡雅帝王家”之稱的避暑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