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神奇了,都管...此是神仙用的照妖鏡嗎?”這時候,文山突然意識到自己手中的單筒望眼鏡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竟然能夠把遠方的戰況拉到眼前,盡管鏡中的景象稍顯模糊,但這讓他忘記了自己該幹什麼。
“傳令,準備戰鬥!床弩鏈彈準備,火箭準備!”盡管這望遠鏡因為製作與稀缺原因還沒有在軍中普及,但新式戰船上的艦長與望手其實都已經配備,並用的得心應手。在這之後,蘇曉已經準備讓信得過的軍官和斥候都配備上望遠鏡,也不理會文山的大驚小怪,他果斷開始指揮戰鬥:“兩翼分開,包抄戰術!”
文山再次驚詫起來,因為他聽到了蘇曉的指令,但沒有聽到下達指令的鼓聲。
大中型海船的桅杆上都有望鬥,望鬥上的望手既是瞭望手也是戰船指揮的訊息傳遞者。運用旗幟來傳遞消息不是什麼首創,古代人早已有所應用,但大宋係統性的旗幟指揮船隊獨此一家。宋人普遍都是使用鼓聲來對船隻進行調動和戰術指揮,這種古老的指揮方式已經沿用了千年,今天,蘇曉讓手下軍官見識了一下無聲之下的海上戰術執行,不同顏色的旗幟與揮動方式才是最適合海上的指揮方式。
這次,蘇曉再次給文山上了一課。運用鼓聲來指揮船隊作戰可以提高士氣,但缺陷太明顯,海一望無際,在無邊的海上,船隻聯絡有海風的影響,更有距離的影響。
鼓聲在海上並不適合聯絡與指揮,也該到了改變的時候,蘇曉指向身後正在分成兩個編組的船隊:“這是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指揮方式,船隊的指揮隻需要下達命令,讓望手,或者說旗手完成指揮官的指令即可。鼓聲的指揮方式落後了,我們的海上行動以後不但要使用規範性的旗幟作為指揮方式,而且要使用焰火,這兩種方式遠距離聯絡無可替代,我認為遠比鼓聲更為可靠。”
例子就在眼前,在蘇曉指揮下,船隊的反應速度快的讓人難以置信。旗幟指揮方式的確比鼓聲更適合海上,文山無可反駁,他忙不迭的點頭:“都管的能力屬下心服口服!這旗幟指揮法最早是海上的呼應法,用於船隻之間的相互呼應,想不到都管運用的如此之嫻熟。有了這...望遠鏡,訊息傳遞無憂,以後我們的船隊可以組成一支很大的編隊,這樣,我們的水軍就可縱橫海上!”
“水軍...為什麼不是海軍?”蘇曉記得,隻有進行過規模性的海上護航和艦基登陸的水軍才能夠被稱之為真正的海軍。泉州水軍做得遠遠不夠,因此隻能稱之為水軍,而不是海軍,抄襲也是有底線的,做就要做到最好,這讓他對建起華夏第一支海軍充滿渴望:“今年,我們的任務是艦基登陸。最遲在明年,我們要完成一次規模性的遠洋護航,完成這次護航我們泉州的水軍就將成為海軍,世界上第一支海軍,那將是我們的榮譽,也是華夏的榮譽!”
水軍與海軍好像沒什麼區別,文山不知道蘇曉為什麼這樣在意這個無關緊要的稱呼。
“都管,水軍進入海中不就是海軍嗎?這有何區別?”
在海上的軍隊就是海軍嗎?蘇曉不想和宋人探討後世的標準問題了,這沒有意義,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參戰。他伸手指向越來越近的戰場:“呂統製的手下正在熱血戰鬥,讓我參戰吧,海軍與水軍的問題隨後我們可以再行探討,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消滅這些海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