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121 為什麼是水軍而不是海軍(1 / 2)

澎湖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

澎湖列島由台灣海峽東南部幾十個島嶼組成,主要島嶼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等。這些島嶼在這個時代屬於未開發之地,人煙稀少的同時,居台灣海峽中樞,扼亞洲東部海運要衝,被稱為“東南鎖匙”的澎湖列島,遠遠沒有後世那樣在軍事上的重要性。

列島的底基為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經過多次海陸升降、海蝕和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不高,自海上望去,地勢低平,宛如大小平盤浮在海麵;澎湖列島的最高點為西南方向的大貓嶼,海拔也不過78.9米。三島嶼環抱而成的內海就是澎湖灣,南北長約而二十餘裏,東西寬約十五裏。北口為牛公灣海峽,但海峽礁石林立,不能航行;南口被鳳櫃裏半島和漁翁島所扼,寬約六裏,水深適合建港。但灣內**頭設施,而在海峽岩北方的錨地,水更深一些,屬於泥沙底,是最理想的避風錨地。

初冬,清晨的海麵霧氣彌漫,幾十步之外什麼都看不清。

“是不是迷失了方向?”

蘇曉一旁負責領航的周三心驚膽戰,他趕忙解釋:“大人,不是迷失了方向,而是昨晚海風過大,如今我們的船隊應該偏離了預定航線。小人曾護送補給來過一次澎湖,我們的航線過於偏南了,應該向北...用不多久就是澎湖。”

“該死!”蘇曉預定的計劃還是出現了偏差,夜間航海果然不靠譜。泉州和澎湖不是在一條直線之上,澎湖的位置偏東南,因此船隊正好順風而行,沒想到順風的過了度,蘇曉果斷下令:“向北轉舵,快,一定要快!”

周三是周老七的堂侄,這次給蘇曉領航是他的一個機會,想不到還是出現了偏差,這讓他極其沮喪,一句話都不敢再說。

視線與訊息傳遞在霧氣中受到很大限製,整個船隊轉舵過程竟然用了半個多時辰才完成,速度慢的讓蘇曉咬牙切齒。一次奇襲搞成這個樣子已經不叫奇襲,完全是強攻,還不如不進行危險的夜間航行。

向北是逆風而行,航海中順風而行的速度簡直是天差地別,當霧氣慢慢散去,澎湖隱隱出現在眼前。蘇曉的親衛立刻遞上一個黃銅單筒望遠鏡。

遠遠的,一場海中大戰赫然正在上演。

“迎上去,迎上去,不準放走一條海盜船!”

蘇曉乘坐的是新式戰船,經過幾個月的實踐,操帆手已經對軟帆操控的得心應手。隨著蘇曉下令,三十艘線條流暢的新式廣船開始調整眾多的船帆。

操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尤其是軟帆,一般宋人水手玩不轉。這種改良後的廣船繩索密布,就像蛛網一樣密集,讓人看著有一種神秘感;帆很不同,這種軟帆船的帆分為上下兩層,艦首與艦尾還兩種不同的帆,操作也不同。在一般人眼裏,這種船很怪異,但也充滿著一種異域風情,一般人搞不懂它屬於宋船還是蕃船。

但很快,其他戰船上的人明白了差距。軟帆船的技巧在於調整船帆,然後就是舵手的能力,海上逆風而行需要Z字行進,這三十艘怪異的廣船很好的給其他人上了課,繁複的操作過程換來的是速度。

不到半個時辰,三十艘新型廣船遠遠的脫離了龐大的船隊,讓眾人明白了什麼叫做速度。

海上的戰鬥還在繼續,文山舉著望遠鏡就喊起來:“是福州的戰船,想不到我們來晚了他們竟然搶先動了手!”

的確是福州的水軍,而且大部分是中型福船,戰船上的旗幟很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