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安帝登基後,幾乎每年夏季都會去頤和園避暑,皇帝一動,自然百官隨行,是以,邱晨再去莊子上避暑,也就不怕把秦錚一個人甩下了,倒是一家和樂,其樂融融的很。而且,秦錚的莊子就在頤和園南,相隔不過十餘裏,一早秦錚騎馬去頤和園都來得及。
聽滿兒這麼一說,邱晨也大致有了數,倒是暗歎女兒跟她的心思不謀而合,自然不會反對,索性甩了手,都交給滿兒去安排處置。
是以,這一日滿兒陪著娘親理完家務之後,就順道吩咐下去,安排人手去準備避暑事宜。一家人出城,又不是一天兩天,自然準備的東西就很多,滿兒吩咐的也是車輛啊、馬匹啊、出行要用的人手協調安置諸般,邱晨看著丫頭安排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條,也就放手任她施為,並不摻乎。
也不知是不是有誌一同,滿兒在靖北王府安排避暑事宜的時候,宮裏的皇帝也下了詔,命百官協調籌備一旬,六月初六移駕頤和園避暑,並點了隨行官員,也對京城留守的官員做了安排。
雖說雍安帝登位不久,但經過景順朝一番南征北戰,南疆北邊都很安穩,乜有什麼大的戰事。加之幾種新禾的推廣種植,百姓們吃飽了穿暖了,自然百姓和樂,天下太平。又有南方海事的發展,進出口貿易迅速發展,帶動了江浙贛皖等地工坊商業,桑蠶絲綢、瓷器、茶葉等等傳統出口商品自然越發繁榮,另外還開發了竹製品、紙製品、絲綢製品、琉璃製品等深加工商品,也極快地發展起來,一船一船地運往南洋,更有甚者,越過天竺運往錫蘭和西方。內地和北方的百姓則更熱衷於稼穡,將傳統的小麥水稻和幾種新禾的種植技術不斷完善,產量也逐步提高起來,如今不僅是紅薯、馬鈴薯畝產過千斤,就連小麥水稻的產量也大幅提高,畝產平均能夠達到四百到五百斤,比之前二百斤的平均畝產翻了一番。
國富民豐,國泰民安,四海平定,天下太平,真正的太平盛世,雍安帝這個皇帝當的也就相對容易一些,做起事來,也很少有掣肘,更何況,就避暑一事,雍安帝還算節儉,並不鋪張,耗費不會過多,臣子們到了夏天也願意去那山清水秀之地避避暑氣,自然也樂得願意,皇帝一發詔書,臣工們齊聲附和,一致通過。避暑一事就布置下去,百官們則隱隱興奮著,回家各自安排,帶哪個美妾,還是帶剛入手的愛姬……
隻不過,這邊皇帝剛剛下發了去頤和園避暑的旨意,那邊鴻臚寺行人司的官員奏道:“赫連部遣人進京,已到京西驛站候旨!”
雍安帝很疑惑啊,“那赫連部年前不是來過一回了,咋又來了?”
鴻臚寺行人司的官員也很疑惑,但皇帝問起來了,隻能拿出赫連部的人說的話回奏:“赫連部去歲得了天朝耕作之法,收稻米若幹,特送來給聖上品嚐!”
去歲收的稻米,今年又過了一半了才想起送過來,這也太沒誠意了吧?
不僅雍安帝這麼想,朝堂上的百官也大都這麼想,對那名不見經傳的赫連部根本不以為意。
有戶部的一名侍郎更是直接嗤笑道:“吾皇坐擁萬裏江山,什麼米沒吃過,還少他那一星半點兒的‘去歲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