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專生到哈佛大學,他用了13年去和命運抗爭。俞敏洪以這個故事告訴大學生們:在做事的過程中,要達到一個比較高的目標並不難。在這個世界上,隻要能做到以下兩點,任何目標就都可以達到:一是要每天努力比別人多做一點事,二是把一個宏大的目標切分成幾個步驟去實現。
為了生存下去,為了實現使命,就必須學會堅忍、學會改變。當你意識到你不得不改變時,往往已經太晚了。
三文魚,價高味美的名貴魚類,引眾多食客趨之若鶩。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三文魚的悲情故事?
三文魚為溯河洄遊性魚類,產卵期為8月至翌年1月,小魚春天孵化,在河溪中生活1~5年後再入海生活2~4年。三文魚生長在加拿大、挪威、日本和美國等高緯度地區,隻有千分之一的存活率,這是種有靈性的動物,浩瀚海疆艱辛遊曆之後,必定要返回到出生地產卵然後死亡。三文魚的一生這樣度過:一對雌雄三文魚產下3000~4000個受精魚卵,這些魚卵要經受許多磨難和艱辛,因為很可能被其他的三文魚挖坑產卵時翻出來,或者孵化後被其他魚類和水鳥掠食,最終隻有極少部分幸存下來。第二年春天,那些僥幸存活下來的魚卵變成小魚,小魚會順流而下,流到河流湖泊中,又會被其他魚類吃掉一些。1~5年後,依然存活下來的三文魚會奔入海洋,繞太平洋一周,2~4年之後它們聽從內心的召喚從大海向出生之地洄遊,又麵臨很多生死考驗,這期間三文魚不吃任何東西拚命地往前遊,遊到出生地之後開始產卵,然後雌雄三文魚一起死亡。
俞敏洪曾在加拿大看到過上百萬條三文魚洄遊的壯觀場景,那種場景足以讓人震撼和感動。“一條小小的三文魚也知道,生的使命是不能輕易放棄的。人類生命的過程中,也應該有非常明確的生命主線,我們應該努力成長,不惜一切代價使生命變得成熟,我們需要捍守使命感。也許我們不需要像三文魚那樣以生命為代價,但完成這一使命的神聖,卻應該比三文魚的洄遊產卵更加嚴肅和不可動搖。”
俞敏洪語錄
凡是做出大事的人,也許剛開始是出於愛好和興趣,自覺自願地去做了,但到後來自覺自願已經退到其次,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意誌開始越來越占上風,自己對自己的承諾,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使自己不得不努力前進,不斷突破自己的局限。所有獲得大成就的人,都經過了一條必經之路,那就是從自願自覺走向堅韌不拔艱苦卓絕的努力,最後才能夠達到一個極高的境界和成就。也許隻有當你們被自己的努力感動得淚流滿麵時,你們的生命才能叫做美麗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