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建國,分封功臣。那麼這些原本布衣出身之人,原來大都一無所有。如今有了權力和封地,如同烏鴉一夜變成了鳳凰。於是這些人就開始邁向大地主的行列,幾乎所有人都磨刀霍霍的開始兼並土地。一般新王朝的建立,經過多年的戰亂,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甚多,開國君主大多也都比較有作為,於是都會克製自己的欲望,象征性的為農民考慮,勸課農桑,休養生息。等過個幾十年,人口增加了,土地增加了,社會穩定了,打江山的老一輩也都死得差不多了。繼任的貴族們,就開始逐步開始了,然後一代比一代猖狂。古代的商人是沒有政治地位的,但是有錢啊,有錢就可以買地成為地主,於是大商人們更加熱衷於買土地。於是農民的人口越來越多,但是可以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然後農民不得已便去成為了地主世家的佃戶,為地主種地。但是地主家也是沒有餘糧,地主不是慈善家,對於走投無路的農民,他們也是沒有聯民,所以農民長期的貧困,當然有不少人從此成為了地主的家丁家仆,家丁家仆奴婢這些是地主的私人物品,說白了就是奴隸,這就是曆史的遺留,曆史的傳承總會有繼承性,就是新的時代永遠都存在著過去的遺留,一點點的消散。而到這地步的時候,新舊勢力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深了。一旦遇到天災之時,賣兒賣女都解決不了問題之時,廣大農民就會揭竿而起,於是天下大亂。農民起義總是王朝更替的序幕,接下來就是各大地主的用兵自重,而後推選一個新的代言人,跟著一起推翻原有的王朝,而後代言人做皇帝,這些地主依然繼續享受富貴。所以沒有千年的皇族,卻有千年的世家,大漢朝就有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是司馬家,傳承了一千多年,私下裏發展成了巨無霸,然而司馬家最傑出的天才,不滿足於隱藏在暗處,於是隱忍而後帶領河內司馬氏最終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晉朝,成為了皇族,而後呢?而後劉裕滅了東晉,建立了南宋朝,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宋。司馬氏得了劉姓江山,最終還是還報於劉姓。中國古代之版圖,以南不毛之地,以西羌地,西域諸國,雁門以北多為草原荒漠,加上遼東,排除在外,真正可以用來耕種的土地很少,有限的土地,那麼多的世家地主,一般剛好是十代左右的時間,即兩百年的時間,土地被瓜分的差不多,算上開國休養生息和滅國的戰亂,所以中國自漢以後的朝代往往都不超過三百年,這是製度的定數!
強如大唐,最終亡於藩鎮內亂。宋朝以文治國,弱化軍隊,最終亡於外患,更為淒慘,傳聞宋朝滅亡之時,國之樂器,皆泣血碎裂,可見之慘烈。元朝本是馬上民族,不懂治國,隻知道殺戮震懾和搶劫,曇花一現。明朝比較特殊,明朝的錦衣衛、東西廠使得閹寺重新抬頭,閹寺掌權自古多為大患,雖然明朝文武之間得以平衡,閹寺掌生殺大全,而且閹寺殘缺之身,曆來貪財,明朝的太監更是發明了很多稅收的項目,很有錢,控製了很多財路,其實明朝很多時期士兵的軍餉都是閹寺來提供的,比如明朝最後一個大太監魏忠賢,被殺之後,邊關數十萬將士沒了軍餉,便夥同文官集團集體變節了,是以明朝亡。清朝的滅亡在於,對漢人漢族大地主的不信任不重用,加上工業革命後列強侵略,內憂外患一起最終結束。封建社會的滅亡,歸根結底在於生產力的推動,土地不再是主要的生產資料和資本了。資本家作為新興的勢力,掌控了巨大的財富和最先進的生產力,其作用原在於大地主之上。是以民國時期,中華民國的基礎是各地的大資本家大財團,其他國家也是,其實縱使是現在的社會,卻依然是壟斷資本的少部分人控製著國家,控製著世界,矛盾在於平民日益增長的智商於資本家不斷的壟斷資源、權力、政治之間的矛盾,至於將如何發展,未可知也……
朝代的更替,權力資本的洗牌,往往離不開政變,而政變往往離不開宮廷鬥爭和刺殺。刺殺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行動,但是威力太大。昔日奧匈帝國的被拋棄的皇子,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被封為公爵之位,就是費迪南大公。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作特別訪問。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然而他卻忘記了,這塊土地是奧匈帝國在1908年所吞並,對他充滿了仇恨、刺殺他的陰謀正在醞釀著。當槍彈打穿斐迪南的脖頸和他妻子腹部的時候,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戰爭開始了。其實奧匈帝國派費迪南大公出使波斯尼亞便是有預謀的製造這一事件,所謂借口,張開了獠牙,因為當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須需要戰爭來緩和內部的矛盾,掠奪更多的資源,平息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雙方都活得更多的利益,而不管利益來自於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