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天下亂局(1 / 3)

第一百零三章、天下亂局

自古以來,帝王為了平衡政治,往往會讓手下各種勢力的權利相互交叉掣肘,讓他們的利益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衝突。漢代以前,追溯到三皇五帝,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據說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建都在涿鹿。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於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黃帝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史載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依次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這些後裔在黃帝到堯、舜、禹時期大都已經脫離黃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國或部落,有了獨立的姓和氏;後來,周武王(姬發)從陝西東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諸侯或方國,其中姬姓國53個,這些姬姓國以國為氏,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大多數姓氏,中國人遂自稱“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

大禹的兒子夏啟,殺死了伯益,建立夏朝,結束了禪讓製,即以諸部落共同推舉出來的名望德才最高之人作為繼任的首領。在奴隸製社會裏,大多被舉薦之人,都是奴隸主的族人,大家都是軒轅黃帝的後裔,可以說都是黃金貴族,但是至少選君王唯德唯才。世襲製之後,便是隻傳子孫。國人是比較喜好安逸的,大多數人是很難經得住富貴美色的誘惑,而沉浸其中,貪圖享受,脫離基層的人群。是以夏朝從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商湯滅夏,享國470年;而後商湯建商朝,最後一任君主辛王商紂,比夏桀還會作,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享國554年。周朝至公元前256年,秦國滅周,享國790年,中國王朝年限的記錄。除此三個朝代意外,中國曆史上在沒有超過400年的王朝,即使300年的都沒幾個。

西漢東漢加起來有422年,但是王莽篡漢之後,東漢的劉秀是漢景帝劉啟的宗族旁支後代了,早已不再是西漢的皇族了,應該說是兩個朝代。

漢代以前,所有的統治者可以說都是軒轅氏的子孫,也就是說漢代之前都是軒轅氏統治的朝代,所有的軒轅氏幾乎都是貴族,除此之外都是所謂的貴族的奴隸,是沒有地位的,因此稱之為奴隸社會。而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國,是真正封建社會的開始,但是秦朝曇花一現。商鞅的變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卻使得秦國有了滅頂之災。秦國經曆奴隸製到封建製的轉變,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因為社會的變革,永遠都是新興勢力與保守勢力的博弈,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其實都是不同程度的政變,隨之而來的都是大麵積的洗牌。

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地痞流氓一個,說白了,在秦朝以前,劉邦就是奴隸身份。秦朝之後,有了一點地位,就是不再是大世家大地主的私人物品了,有了自主的權力和自由。所以劉邦造反了,而且最終取得了天下,這是以此兩個時代的博弈和挑戰。軒轅氏輸了,自此退出了曆史舞台,而新興的朝代,再也不想過去那樣,分封諸侯了,即使自己的子孫,隻是封王,而且經曆漢武帝的推恩令及七國之亂以後,哪怕是皇族,也是大多挺淒慘,以至於光武帝起身於壟畝之間,昭烈帝劉備出身販履織席,可見漢朝以後的皇族分支,已經和平民無異了。而雖劉邦一起起家的那些功臣們,也大都是布衣出身,成了開國功臣之後,大都封王,即使被劉邦處死。但是其後人仍然都是各地世族大家。比如曹操原是初漢三傑曹參的後人,陳宮是漢初名相陳平的後人,夏侯家正是漢初功勳汝陰文侯夏侯嬰後裔,丁原是陽都敬侯丁複之後,董卓是成敬侯董渫之後,朱儁、朱然、朱靈是都昌莊侯朱軫之後……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