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明公,攸不敢謊報軍情。曹真將軍如是說,半個月前,有數十刺客潛入皇宮,以毒殺了漢帝。潛入都是高手,身著黑衣,尋不見鄧展之人,隻撿到了其寶劍,隻怕身遭不測而且被毀屍滅跡了。是夜禁軍圍殺,傷亡千餘將士,竟然沒有留下一人。而且死亡的士兵,傷口怪異,不知是何兵器。受傷活下來的,都是弩箭之傷。而且漢帝遇刺之時,皇後伏壽也隨之一起失蹤了,而且漢帝劉協並未有留下子嗣血脈,為今之計,隻怕時不我與。”許攸一點點的輕輕的回稟著。
“公達,難道真是天意嗎?劉協絕了子嗣,這漢室的皇室正統,就真的後繼無人了,漢室真的要結束了,這天下隻怕是大亂了……”曹操麵無表情的坐下,許久無語……
第二日,曹操下令:曹仁領兵十萬鎮守汝南、沛郡。而曹操引著十幾萬大軍,兵回許都,袁術聞之大喜。而就在曹操回道許都之時,冀州戰報:徐瑞起兵六十萬,一個月之內,盡取三州之地;袁紹被圍孤城,已於兩日前獻城投降,袁紹病死,袁家三子遷往幽州。
曹操聽聞,愣了半響:本處兄,一路走好。本處兄啊,你我從小一起長大,你有多少能耐,我還是知道的,如今怎會這麼不堪,一個月?還投降?我真的很懷疑,懷疑你本處兄到底怎麼了。是徐瑞太強,還是你老了?也罷也罷,我早晚也要和徐瑞對上,到時候我來大敗徐瑞吧。
曹操回道許都,立刻著急忠臣前來密議。武有:曹洪、夏侯淵、曹純、曹真;文有:郭嘉、荀攸、陳群、毛階、董昭、滿寵、劉曄、司馬防、司馬朗、司馬懿。
“此次奉大義討伐叛國逆賊袁術,未及平定,月餘來,不想許都和冀州都發生了如此大事,諸位以為,孤當如何啊?”曹操率先詢問。這也是曹操的優點。
“魏王,此次魏王大兵征討之時,未想到竟有宵小膽大包天,趁機作亂,毒殺漢帝,劫掠皇後,斷了皇室血脈,絕了社稷之鼎,此行真乃是天下諸罪之首,如此之人當滅九族,永世不得輪回!為今之際,難以封鎖眾人之口,是以當先張榜天下,陳述事實。雖然自此失去了號令天下的根本,卻也是無奈之舉,乃是天意。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為今之時,漢室已亡,諸侯割據當大白於天下。主公當效仿昔日強秦,橫掃宇內,成就帝業之資也。”董昭率先建議。其實眾人,也有此意。漢室本來是名存實亡,但是就是這名的存在,卻是死死的壓住了曹操,眾人跟隨曹操,誰不想當個開國之功臣,位列雲台。如今漢室絕了血脈,真的是氣數已盡。大家可以正大光明的擴充實力,相互攻伐,最後統一天下,開國稱帝。
“主公,昔日強秦****,高祖自亭長而起,揭杆斬蛇而起,征戰二十載,遂得天下。如今之時,主公當改革強魏,積累亂世資本。他日統一天下,以替漢統。”陳群亦出來拜道。
二人所說之事,曹操何嚐不明白,本來就有此意,隻不過當初迎接劉協的時候,忘了僭越的麻煩而已。如今不管怎麼樣,有人殺了自己不敢動手之人,卻也是給了曹操一個好處,不用再顧忌保留了。隻不過此言為之尚早,“此事以後再提,如今之時,天下人隻怕會認為我曹操毒殺了劉協,絕了漢統,當以如何?”
“明公,嘉這些時日一直都在思考,一直覺得怪怪的感覺。明公你看哈,昔日袁紹勾結黑山賊、鮮卑、匈奴,兵圍幽州之時,便早已和徐瑞結下了不可調和的積怨。而當明公與袁紹大戰官渡之時,徐瑞經驗沒有出兵偷襲袁紹的後方,諸位不覺得奇怪嗎?亂世爭霸,實力才是第一。沒有了實力,什麼都是虛妄。以徐瑞的智謀,不可能想不到,更何況其手下田豐、沮授、陳宮、程昱之才華並不遜色於嘉,那麼到底是什麼理由說服了徐瑞沒有出兵呢?明公在官渡大敗袁紹之時,本可以乘勝追擊,剿滅袁紹殘兵,攻取青州、冀州、司州三州之地,是以雄踞河北,實力倍增。然則大勝之後,正欲取得之時,發生了什麼呢?袁術竊國稱帝,出兵攻我許都及幽州。明主當時乃是大漢丞相,曆來叛國稱帝者,都是帝王噩夢,危及江山,必須首除。是以明公為了大義之名,不得已放棄了三州之未取戰果,給袁紹留了一絲喘息之機。嘉料想,袁紹袁術乃是親兄弟,雖然多有不和,但是都是一家人。若是兄弟二人齊心,當同時出兵,南北夾擊,主公何有官渡之勝?以袁術的秉性,隻為私利,絕非雄才偉略之人,那麼他縱使有皇帝夢,徑自稱帝即可,為何要攻我疆土?大戰之時,探知袁術手下竟有十萬騎兵,諸位都知道中原缺馬,鮮有騎兵,就是主公麾下的騎兵也是找徐瑞買來的馬。天下三大馬場:西域涼州、幽州草原、鮮卑草原。卻都是徐瑞的地盤,也就是說但凡要買馬,幾乎都要出自徐瑞之手。可見袁術的騎兵正是徐瑞的支持。吾觀袁術兵多有精良鎧甲,怕也是徐瑞的資助。更何況,袁術與徐瑞昔日結盟之事,也不是什麼秘密。然而徐瑞的實力數倍於袁術,因此兩人之間有什麼秘密協定就不可知了。而後明公出兵淮南之時,燕國徐瑞盡起全國六十萬兵馬,四處出兵,一月之間,滅了袁紹,盡取原本即將屬於明公之地,那麼回想當初,可不可以認為,徐瑞之所以沒有趁機偷襲,正是等待此時機會,獨吞袁紹而並不想平分,還節約了許多氣力,以此來看明公怕是被徐瑞利用了。袁術之事,本來可今年之內,平定淮南,以淮南之附屬,並不亞於袁紹三州,但是就在此時,卻又使得主公不得不徹底,再一次放棄了,可為了到嘴的肥肉,煮熟的鴨子,都沒了,竟與戰袁紹之時,結果一般無二。於是嘉隱約的猜想:隻怕毒殺漢帝之事,正是徐瑞所為。其一:漢帝被毒殺的時間與徐瑞出兵冀州的時間剛好吻合,可以理解為當許都之人得手,傳回消息,便立刻起兵。而此時明公正在征戰淮南,難以迅速回軍,就是回兵,也必須先處理漢帝之事。既然行刺之人沒有落網,那麼漢帝暴斃的消息,便封鎖不住,是以沒有人散播的原因就在於,若是徐瑞未得速取袁紹,而主公封鎖消息立刻出兵冀州,則帝薨之消息必定天下皆知;若是徐瑞已經鯨吞了袁紹,那麼就無所謂了。其二:聽聞曹真將軍說當夜潛入皇宮之人不足百餘,而且先是北苑起火,調動禁軍,而後是此刻偷襲禁軍,最後是漢帝被殺,那麼前兩個事件,可以認為是調虎離山吧。最讓我驚駭的是,此刻之強,聞所未聞,三千禁軍也都是沙場悍卒,竟然留不下一人,這是什麼樣的刺客。又聞西園荷塘之時,此刻手執連弩,想必定是軍人。而且從水下逃出,非常人也。死亡千餘人,傷口之兵器怪異,幸存者的傷口也是難以愈合。而徐瑞本人武藝獨步天下,又時常有稀奇古怪之事之思。綜合推斷,我認為行刺之事,必是徐瑞所為。目的就是為了阻止明公平定袁術,回兵冀州;並且揭調了主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外衣,自此天下諸侯的爭權奪勢擴充實力,變得毫無顧忌,天下混戰之開始。天下諸侯多為中原江南,幽州、遼州、並州、朔州、涼州、草原,六州之地,雖然人口稀少,但地域萬裏,堪比大漢之版圖,占據了所有的北方之地,三外無戰亂守邊之憂,正可以全心南下,逐鹿中原,此次冀州、青州、司州的攻取,便是徐瑞南下的第一步。三州之地,人口千萬,又是富庶之地。涼州南下可入漢中、益州;並州南下如司隸可攻我豫州而荊州;青州南下可取兗州、徐州。可以說如今天下諸侯都在徐瑞的包圍之下竟然渾然不覺,被逐步蠶食。是以刺殺漢帝,在徐瑞這隻幕後黑手的推動下,引起諸侯的相互攻伐。這攪亂中原的人,正是袁術,因此徐瑞才會不加餘力的扶持袁術,而且以袁術的秉性,重利忘義,貪圖享受,必定無法拒絕。正是徐瑞想要的結果,唯有如此,才能以最小的代價,逐步南下中原。如今這燕國正是當年的秦國啊!這徐瑞的才華計謀雄才偉略,隻怕更在祖龍之上。我今猜測,主公若是再次出兵袁術,隻怕徐瑞又會有大動作,攫取更大的利益。縱使劉表、孫策兩方聯手攻擊袁術,想必徐瑞一定會暗中使力,定然不會讓袁術滅亡。若真的如我之猜測,那麼明公應該聯合劉璋、劉表、孫策、張魯、士燮,等一切可以聯手的力量,當以迅雷之勢,迅速剿滅淮南袁術,而後合縱以抗燕國徐瑞,唯有如此,方能慢慢尋找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