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徐瑞攪亂幽州(2 / 3)

“倒不如,就近調兵前去平叛,幽州不能自平,可令相鄰州郡,前往平叛,陛下下旨,糧餉自給,戰爭繳獲自行處理。用反賊的錢,作為軍餉。如此,既可早日平叛,又可避免國庫開支,豈不兩全其美也。”

“讓父,真乃我父也,此法甚好!”漢靈帝大喜,百官心裏大呼壞了,又沒爭過閹人,氣煞也。

漢靈帝順著張讓的主意思考:幽州,南麵是冀州,郭勳是內政之才,有點文弱,冀州久不經戰事,兵卒不強。西麵是並州,並州刺史丁原是真忠臣,執金吾。經常與鮮卑作戰,精兵也,不錯。東麵是遼州,遼州,漢靈帝眼睛一亮,看到張讓笑著看著自己,原來讓父早已有了人選。遼州徐瑞,去歲率領義勇幾萬,半年滅了異族三國,猛將強兵也,開拓疆土,非但沒要軍餉,反而送來錢糧甚多。遼州刺史徐瑞,還真是有緣。第一次看到徐瑞兩字,是此人巨資買遼東郡這賣不掉的官;第二次,送開拓疆土之功,送錢糧牛羊。這一次嘛,估計又給朕省去了大批軍餉,每次遇到他,朕都是舒爽啊,此人真是我的大忠臣,為朕分憂啊。

漢靈帝笑曰:“諸位愛卿,當以哪州之兵去絞平叛賊啊?是並州,是冀州,還是遼州?”

這朝廷廟堂裏,並州,冀州均有不少官員,沒有軍餉的叛亂,人死錢少,徒增負擔,所以都緘口不言。

司徒陳耽拜道:“陛下,幽州三邊,以冀州最為富庶,人口最多,有常豪傑之士;錢糧充足,精兵數萬,可以直接會同涿郡守軍,一路進攻漁陽;乃是討賊之最佳人選。”

司空袁逢說道:“冀州雖是富庶,卻是內地,久不經戰事,兵甲不知鋒利否?將士不知還能廝殺否?以此沒有形成戰鬥力的士兵,卻是出戰不勝,必定增加叛賊的囂張氣焰,更為窘迫。不如並州出兵吧,並州兵強馬壯,刺史丁原,亦是文武雙全。而且多年來,經常北出雁門,與鮮卑廝殺於草原,手下精兵猛將,皆是虎狼之師。可速破張純,為幽州保留更多的元氣。”袁逢推薦丁原,表麵上卻是不錯,丁原也能勝任。但是主要原因乃是因為,丁原乃是帝黨,隻忠於漢帝之人。這樣的人,不能掌兵權,令其去平叛,功成之時,必定封爵如洛陽,位列三公九卿。到了洛陽這步步殺機的地方,就好辦了。起碼,張讓就會率先動手。

張讓意在遼州,出而斥道:“袁逢,你是何居心?並州出兵,汝可知並州北據雁門,以防鮮卑。若是前往幽州平叛,並州空虛,鮮卑叩邊,突破雁門而南下,長驅直入,兵臨司隸嗎?”

“陛下恕罪,時辰有時思量。”袁逢退而長歎不語!

張讓出而拜曰:“啟奏陛下,老奴以為,最佳人選,遼州刺史徐瑞。去歲以遼東十萬人口之郡,招募義勇,半年滅了東北三胡。此子必是帥才,麾下都是精兵強將,如今不到一年,士氣正旺,剿滅叛賊,亦老奴看來,不肖兩月即可。況徐瑞素來知道國庫空虛,是以兩次資錢,更是解陛下之急,此次亦能未陛下分憂也。”

“嗯,遼州徐子榮,未及弱冠之年,北闊領土千裏,實乃是今時之第一功也。然而此人太過年輕,十七歲為一州之刺史,很多人也曾勸說朕,恩寵太過,然則此人確實是個忠臣猛將,有體恤百姓將士,更能為朕分憂。府庫不盈,這出兵太難,這樣的難題就丟給徐子榮去解決吧,諸位可有異議?”劉宏詢問眾人。

眾人心想,自古雲:皇帝也不差餓兵。如今倒好,讓人去打仗,卻不願給錢給糧,誰願意去啊。自己出錢出糧,隻有速戰,還得劫掠百姓,若是戰勝了,遭人彈劾,功過相抵;若是戰敗了,兩罪並罰,將死無葬身之地也。也隻有遼州那個新星冤大頭最適合,而且陛下下旨,他也不敢不從,朝中沒有背景,敗了,沒有人為他訴苦鳴冤;勝了,沒人為他求賞封爵;這徐瑞還真是可憐啊。一介布衣,不學無術,就妄想做大臣權臣,你也不看看自己的祖墳冒煙了嗎?眾人抱著看笑話的心態,決定隔岸觀火,袖手旁觀。

而這時,張讓出來言道:“老奴備受皇恩,當此國難之時,老奴願捐出家資千金,作為軍餉,以供平叛將士的用度。不管何人前去平叛,我奴絕無私心。隻希望將士奮勇殺敵,陛下江山永固。”張讓便是挑明了要錢,誰都知道閹人貪財,張讓更甚。此番捐出千金,想必事後,徐瑞必回報更多。這張讓啊,得了名又得了財。

“讓父竟願意為了朕之國事,捐出重財,真是我大漢的第一忠臣,準了。朕在賜讓父宅院一座,此婢女百人,伺候讓父。”漢靈帝劉宏心裏很是激動感激,更是冷眼嘲諷那些平日裏標榜自己如何忠君愛國的大臣。

“啟奏陛下,臣也願意,捐千金,以資軍餉!”大將軍何進出來拜道,何進的想法是:如此布衣武將,絕對不可能投靠於黨人,乃是我何進的最佳人選,一定不能讓閹人再招攬了去。想我堂堂一個大將軍,開府治事,儀同三司,手下曹掾謀士不缺,然而這能實打實的征戰猛將,實在不多。徐瑞乃是新人,無根無基,投靠我大將軍必定前途光明,何況徐瑞本就是武人,不跟我何進,又能跟誰?跟宦官,備受天下人的口誅筆伐嗎?

“好!大將軍,心憂國事。亦賜宅院一座,婢女百人。”劉宏顏色稍解。既然眾人,都無異議,於是漢靈帝著張讓擬旨:賊人思亂,異族狼行,邊關不寧。漁陽張純,備受隆恩,不思報效,反聚眾作亂,當戮其全族。烏桓各部,反複猖獗,狼心之輩,當滅其部。是以幽州大亂,百姓何苦。今封遼州刺史徐瑞為征西將軍,領遼州大軍,聖旨到達,即可起兵前往幽州平叛,不得延誤。糧草自備,繳獲自主。平叛之後,再及封賞。欽此。

著人快馬加鞭前往遼州,傳旨。且說張純叛亂之前,徐瑞早已秘密準備,領麴義重建先登營一千,調原守城的百千將士又護衛親兵千人,整整一萬,加強訓練至今幽州叛亂之時,已兩月有餘。未待聖旨到達便已具表上奏:臣遼州刺史徐瑞,蒙陛下恩寵,主事遼州,鎮守邊關。夙興夜寐,不敢稍待。今聞幽州漁陽太守張純並烏桓各部,起兵謀反,臣深恨之。此等賊子,不懼天威,不感聖恩,不憐百姓,不恤將兵。竊慕私利,禍亂州郡,必遭天譴,身死族滅。然幽州軍民不幸,賊人事大,幽州有壘卵之危,百姓有水火之苦。臣徐瑞本是幽州之官,原屬刺史劉焉治下,雖蒙聖恩,主政遼州。然而遼州本出自幽州,有剪不斷的舊情,故地禍亂,臣極為不忍,軍情緊急,是以先軍後奏,助幽州於紛亂,解百姓於倒懸。軍餉糧草,臣當自備,陛下無以為念,臣為陛下之臣,當為陛下分憂。臣乞願陛下龍威護佑,定當帥將士奮不顧身,拚死殺敵。早日梟得賊首,繳其資財,現於陛下,以報陛下知臣、用臣、愛臣之心,臨表泣零,願陛下洪福無邊!臣遼州刺史再拜!

即日徐瑞親領麴義、韓當、程普、徐虎、徐青武將,士兵一萬,進軍遼西前往右北平。由於此事本就是徐瑞謀劃,推波助瀾,是以進軍破快,十二月初,攻陷俊靡縣、徐無縣,於無終縣全殲烏桓烏延部兩萬餘,平定右北平。當聖旨到達徐瑞之手時,已兵至漁陽郡平穀縣。軍營大帳內,徐瑞與諸將一同跪領聖旨。傳旨的小黃門受了徐瑞的錢財而笑曰:“刺史大人如今已升至征西將軍,可喜可賀也。張侯爺讓我轉告徐刺史,說侯爺他看不慣朝中那幫庸俗之人,非常看好徐刺史,他日平叛,定幫助一二,但有想法,可告知一二,侯爺早有準備。”徐瑞大喜,這張讓張侯爺的能量,可是非常清楚。於是用拿出重財,用以賄賂張讓,並附書信已送。而後,對眾人說道:“此次先軍後奏,何如?”眾人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