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徐瑞攪亂幽州(1 / 3)

第二十一章、徐瑞攪亂幽州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十月初,右北平烏桓烏延部,派族人趕三千馬匹前往漁陽郡,交換糧食物資,被右北平太守公孫瓚派兵圍住,雙方爭執。公孫瓚下令將烏延部百餘人皆盡屠戮,盡得馬匹,並放言:若有下次定當滅族。於是右北平烏桓部八百部落六萬餘人,在汗魯王烏延帥領下,宣布反叛。起兵兩萬攻擊俊靡、徐無等縣。十月末,遼西烏桓部安定王丘力居會同峭山王蘇仆延,起兵三萬,相應攻擊遼西郡臨渝縣、海陽縣。十一月初,漁陽太守張純在漁陽宣布反叛,自號彌天將軍,起兵八萬,兵分兩路:東三萬人,與烏延部夾擊公孫瓚。西五萬人進攻幽州州治所廣陽郡。十一月末,幽州上穀郡烏桓部,在單於王難樓帥領下,亦起兵相應,攻陷上穀郡,五萬騎兵南下廣陽郡、涿郡。四路叛亂,以張純人數最多,官職最大,是以擁立張純為首,自此幽州大亂。幽州刺史,劉焉此時焦頭爛額,怎麼就叛變了呢?這該死的公孫瓚,平日裏就主張對烏桓要用強硬手段,如今倒好,一起叛變了,更憤恨的是,漁陽太守張純也叛變了,幾乎是同時,還是烏桓人的領頭者,早有預謀的起事。

劉焉是個文人,很有政治手腕,但是格局很小,隻是蝸居一地之才。下令:廣陽郡募兵守城,又令涿郡太守帶兵前來支援。一邊即刻具表上奏,快馬加鞭報於漢靈帝。

奏折到時,漢靈帝正在和一群穿著開襠褲的宮女妃子嬉戲。隻聞黃門侍郎荀攸在門外高喊:“幽州急奏!邊關告急!”漢靈帝劉宏很不耐煩,“何人喧嘩,擾朕清靜,拉出去砍了!”荀攸一聽,頓時心中充滿憤怒和失望,如此荒唐的皇帝!張讓走到門外,“何事喧嘩?”。為了邊關安寧,為了大漢江山,荀攸忍了:“稟張侯爺,幽州急奏:漁陽太守張純起兵叛亂,烏桓部起兵相應,邊關告急!幽州刺史劉焉八百裏加急表奏!”張讓愛財,喜歡戲耍朝廷外戚黨人,但是無論如何,他還是希望這大漢的天下可以太平,太平了就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大漢完了,他張讓也跟著玩完,因此心中一驚,趕忙接過奏折,送與漢靈帝。

“陛下,幽州刺史劉焉,八百裏急奏。”說完張讓小心翼翼的遞上奏折。此時漢靈帝正在一個妙齡宮女身後耕耘,正是爽快的時候。皇叔急奏,能有何事?一邊加速耕耘,一邊順手拿起奏折,就這麼簡單一看,雙眼登時變大,越看越大,越看越呆,驚嚇的沒有了魂一般,也不動了,也不耕耘了,眾人皆不敢說話。“陛下繼續動嘛,奴家還要陛下繼續威猛,賜奴家龍恩呢”,這宮女正是背對著劉宏,什麼都沒看到,隻顧得享受,本正舒爽,感受皇帝正在加快速度,正等待高潮如柱,怎奈此刻停了,一邊催促著,一邊搖晃著玉臀主動伺候,好不迷亂。而恰在此時,漢靈帝收了驚嚇,龍根痿了,卻聞宮女言語,頓時大怒,一把將宮女推開,踹到在地,大怒:“將此賤婢給我拉出去,砍為肉泥。”須臾門外聲聲慘叫,紅粉骷髏,已為齏粉也。漢靈帝大怒:“亂臣賊子,亂臣賊子!我大漢的忠臣呢?我大漢的能臣呢?該死的烏桓人,異族果然是賤民,小人!殺了,統統殺了!”

第二日上朝,文武百官齊聚,張讓讀幽州奏折,百官大駭而亂,爭吵謾罵不停!張讓目視,一幫蠢貨庸人。除了會在廟堂之上動動嘴皮子,打口水仗,回家抱老婆玩小妾,還能幹什麼?一群廢物,這大漢的江山,要是都如這些個庸官俗吏,漢室基業隻怕不保。罷了罷了,為了漢室的安定,也為了自己的富貴,侯爺我也豁出去了……等到平亂穩定之時,看我怎麼收拾你們這幫奸臣。

須臾,大將軍何進喝到:“廟堂之上,爭吵成何體統!一個個還有沒有當官的形象?劉司農,你這架勢,不如去找張純掐架,在這裏抖什麼威風!而今首要之事,是如何平叛,爭吵有什麼用。罵張純,罵烏桓,能讓他們都暴斃嗎!”

“大將軍說言是也,如今當擇良將精兵前去平叛!”司徒陳耽出而奏。

“嗯,陳司徒可有良將人選?”漢靈帝問道。

“尚書令,盧植盧子幹,此人性格剛毅,高尚品德,文武雙全。熹平四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便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月餘平定叛亂,是以舉薦。”陳耽又道。

“此事朕亦知也,這盧子幹確實是上等人選。”漢靈帝點頭稱讚。

“啟奏陛下,臣推薦皇甫嵩,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人。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出身於將門世家,當在盧子幹之上。可憑此叛亂!”何進出而拜道。

“皇甫義真,朕亦知曉,確是名將之後,此人亦是上等人選”漢靈帝又點頭讚賞。

“啟奏陛下,臣舉薦:會稽郡上虞縣人,朱儁,字公偉。此人猛將之才,素有大誌,亦是帥才,才能不下於盧子幹、皇甫嵩,可為平叛主帥。”袁逢建議。

“朱儁之名,不在二人下,是也不錯。”漢靈帝點頭道:“然則此三人,都是上等人選,主帥一人,可用何人呢?”於是大殿之上,群臣又是爭吵不斷,吵到最後仍未統一。

漢靈帝頭大,便問張讓:“讓父,以為這三人,選哪一個為帥最好?”

外戚、士人、黨人,皆仇視閹人,恨不得把張讓抽筋扒皮,挫骨揚灰。張讓亦知道,仗著漢靈帝的寵信,屢屢做對。此刻張讓正在思考,如何較量,卻聞漢靈帝詢問。張讓一邊思考一邊小心翼翼的去說:“老奴覺得吧,這三人都是不錯,選哪一個,都可以,但是呢眾人爭執了半天沒有結果,老奴也知道選哪一個好。”百官聞張讓開口,均是安靜。幾方都想推薦自己派內的武將之人前去,日後以平叛大功,加官進爵,增加己方在軍中的籌碼;同時也是向陛下便是:臣是忠臣,為漢室江山考慮,推薦之人,有才有能,勝任平叛的任務,也說明自己有識人之能,薦才之德,同事也是要獲得陛下的信任:遇到國事,隻要聽從我的建議,必然不是無臾。而張讓平時裏總是搗亂的,還屢爭屢勝,使得眾人恨得牙癢,這次聽聞,反倒覺得張讓還不錯,雖然都不支持,都不相幫,於是都安靜的聽著。

張讓接著又說:“想我大漢,雖說強大,就是府庫空虛了些,此番平叛不知有要撥出多少軍餉……”說著歎息,眾人詫異,這張讓轉性改道,憂國憂民了不成。漢靈帝亦感:“讓父心憂漢室,真乃朕之忠臣也,是也,大軍征伐,朕不好意思掙來的錢財又要拿出去了。”眾人聞帝心疼軍餉,表示無奈。

說道錢財軍餉,張讓眼睛一亮,計上心頭,眾人觀之,心知壞事,正考慮是否讓步,也不能讓閹人得逞。隻見張讓深沉道:“陛下,老奴想,幽州地處邊關,即使陛下令人領軍而去,也是數日了,而且又耗費錢糧甚多。倒不如……”“當如何?讓父快說,急煞朕也!”百官亦側耳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