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地鬼”鬧騰,給李家留下了驚恐不安的記憶。不料,10年過後,“地鬼”再次出現,而且鬧騰得越發厲害。
7月14日,當地又下了一場暴雨。暴雨後,李家房宅上的地裂縫更加明顯,看上去觸目驚心:房屋被地麵裂縫包圍了幾圈,牆體、屋頂和地麵多處開裂,有拇指粗細。裂縫還穿房過戶,爬到了鄰居家的牆上。與此同時,村裏還有4戶人家的房屋也遭遇了“地鬼”的侵襲,牆壁上同樣出現了深淺不一的裂紋。此外,村外田地裏,10年前出現的一條地溝越發猙獰恐怖:
以前地溝隻在村西南一帶“活動”,而現在它明目張膽地“穿過”
玉米地、棉花地和鄉間公路,大肆向西南和東北延展,並在村北的一片花生地裏製造了一個大坑。
“地鬼”引發村民恐慌
在柏鄉縣出現地麵裂縫的同時,河北省境內的安平、文安、香河、衡水等縣(區)也相繼出現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地麵裂縫或坑洞:在文安縣大留鎮北李村,村民王誌英家承包的10畝田地中,出現了30多個大大小小的坑洞;在香河縣的一個村莊,地裂發生在當晚23時,村民們正準備睡覺時,忽然聽到地底下傳來奇怪響聲,像人在打嗝,又像是什麼東西被敲擊發出的悶響。
“不好,可能要地震了!”一些村民以為要發生地震,連衣服都來不及穿,趕緊跑到了院子裏。但奇怪的是,大家並沒發現房屋震動,隻看到水泥地出現了一條條裂縫……地麵裂縫的出現,擾亂了村民們的正常生活。在柏鄉縣寨裏村,人們夜裏躺在開裂的屋子中經常失眠,因為老是擔心房子會塌下來;一些村民不敢一個人到地裏澆地,因為害怕“地鬼”
突然出現;小孩們看到裂縫,就會躲得遠遠的;而“河北要發生大地震”的謠言也不脛而走,更引起了村民們的恐慌和不安。
接到群眾電話後,河北省邢台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專程去作了考察。他們發現地麵裂縫兩壁參差不齊,但並沒有出現水平扭動與垂直位移。他們還對各地的地下水位、水溫、地電、地磁等參數進行了嚴格觀測,結果沒有發現異常,因此得出了結論:此次柏鄉縣及各地的地麵裂縫與地震無關。
地下水缺失惹的禍
專家在考察中發現,地麵裂縫屬於張裂現象,應該是強降水入侵造成的:大雨造成表層土軟化,有些表層土還隨雨水流入了下麵的裂縫中,使得原已在地下的裂縫得以顯露出來,從而形成了觸目驚心的地麵裂縫。
在進一步的考察中,專家們發現:長期以來,包括邢台、石家莊、保定、滄州一直到廊坊,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超采現象,更嚴重的是,滄州、衡水、廊坊、邢台等地因淺層的地下水不足,早就在大量開采深層地下水了。
為了弄清地下水超采和地麵裂縫的關係,專家找來一張邢台市地形圖進行分析,發現出現地麵裂縫的西汪鄉、王家莊鄉一帶,屬於河北平原的西部邊緣地區,地麵的坡度較一般平原區要大,地勢呈現西南高、東北低,而地下水的流向與地勢往往一致,所以西汪鄉一帶的地下水位更低,大雨過後更容易形成地麵裂縫。根據考察,專家們得出了結論:農業灌溉和工業生產超量開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連年下降,從而導致了地麵裂縫的出現。
而地下水的缺失,也與一個可怕的“惡魔”聯係在一起,這就是氣候變化。據氣象觀測統計,有“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澱,其流域多年的平均溫度為12.4℃,近40多年來氣溫平均升高了1.1℃,而且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增溫幅度加大。另一方麵,降水在逐年減少,而最近6年是40多年來減少最多的時期。根據1951年至2005年的氣象統計數據顯示,河北省降水量平均減少了120毫米,這意味著在河北省18.83萬平方千米土地上,減少了相當於約225億立方米的降水資源——這些數據說明,造成白洋澱乃至整個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就在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氣溫升高和降水減少。因為陸地淡水資源由大氣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個部分組成。降雨和降雪合稱大氣降水,是大氣中的水汽向地表輸送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它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終補給來源,如果大氣水一旦發生變化而減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也會跟著相應減少。而對河北省來說,在地下水減少的同時,由於用水量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因而各地出現了可怕的地麵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