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可靠,因為即使人類再強大,也不會強大到將野象完全消滅的地步。
排除了人為的因素,有人又提出了瘟疫之說。在人類或動物的王國裏,瘟疫都是十分可怕的殺手。特別是對喜歡群居的動物來說,當瘟疫襲來時,群體間相互傳染,往往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因為野象是喜歡群居的動物,平時總喜歡三五成群地紮堆生活,於是有人推測:在幾千年前,一場針對野象的大瘟疫在象群中流傳開來,無數野象被奪去生命。為了逃避瘟疫,活著的野象不得不逐漸退出成都平原,遷到了其他地方生活。
但瘟疫之說也不能令人信服。因為在今天的非洲大草原上,雖然時時有瘟疫威脅,但野象們仍生活得十分幸福。
又有人在分析金沙古蜀王國滅亡的原因時,提出了洪水滅國之說。據考證,幾千年前的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現在還多,而且降水分布很不均勻,暴雨時段一般都集中在盛夏,特別是特大暴雨襲來時,成都平原經常洪水泛濫。專家們在清理金沙遺址的古河道時,發現沙礫層裏有一些衝碎的陶片和樹幹,說明當時確實曾發生過大洪水。人們因此認為:由於當時還沒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旦盛夏下暴雨,岷江洪水就像野馬般奔騰而下,給成都平原帶來災難。洪水在衝毀金沙古國的同時,也奪去了野象的生命。
除了暴雨之說,有人還提出了地震災難說。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渡的山地,自古以來便是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有人推測:數千年前岷江河穀一帶發生了一場特大地震,直接導致許多生活在山林中的野象喪生。同時,地震還造成山體滑坡,阻斷岷江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湖水在積累到足夠多時突然崩壩,驚天動地的洪水直接衝向下遊,在衝毀金沙古國的同時,也將野象們徹底毀滅。
不過,無論是暴雨說還是地震說,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氣候變化迫使野象南遷
成都平原野象失蹤之謎,成為困惑專家們的一大難題。
在排除了上述種種推測之後,專家們將研究目光轉向了當時的氣候。通過分析金沙遺址土壤裏植物留下的花粉和種子,專家們得出距今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氣候:那時,成都平原的平均氣溫比現在高約3℃,最熱的時候,月平均氣溫達到了28.6℃;而降雨比現在更為頻繁,氣候也更為溫暖濕潤,而且因為處於四川盆地內,平原上的風力一般都較弱。這種高溫、高濕、多雨、靜風的天氣,與現在西雙版納和東南亞的氣候十分相似,可以說這種氣候正是亞洲野象最適宜的棲息氣候。後來,由於成都平原氣候發生變化,不再適宜野象生存,它們不得不舉家南遷。
那麼,成都平原的氣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呢?
據專家研究,成都平原的氣候從西漢時便開始發生變化了,到東漢末期,年平均氣溫已下降到和現在十分接近。隨著氣溫下降,降雨也相應減少,高溫、高濕氣候逐漸變化,使得野象生存十分艱難。再加上都江堰修建起來後,人們在成都平原毀林開荒,開墾了大量農田,沒有豐富的青草和樹葉供應,野象被迫一再向南方退卻。
氣候變化之說,可以說揭開了成都平原野象失蹤之謎。不過,成都平原的氣候為何會發生顯著變化,以後這種變化還會不會持續,這些謎底期待著人們去進一步揭開。
平原“地鬼”的真相
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近年來,這片廣闊的平原上屢屢出現“地鬼”現象,讓人們驚恐不安。
“地鬼”究竟是什麼?它出現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搗亂的“地鬼”
2006年夏天,河北省柏鄉縣西汪鄉寨裏村籠罩在一種緊張不安的氛圍中,當地村民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這種緊張和不安,來源於這年夏天的兩場暴雨。
6月27日和7月14日,柏鄉縣先後下了兩場暴雨。第一場暴雨之後,西汪鄉寨裏村的村民李琴家的房屋開始出現異常:
地麵上有許多細細的裂縫,這些裂縫像一條條絲線,將李家的房屋團團包圍了起來。
“不好,地鬼又在地下搗亂了。”70多歲的李琴老人驚慌起來,“這次比10年前的那次更可怕。”
10年前,也就是1996年的夏天,當地下了一場大雨。雨停後,李琴走進自家的廚房,驚恐地發現廚房的西南角出現了一條裂縫。她順著裂縫一路查找,發現裂縫穿過院子,在地麵上留下了一個直徑約0.8米、深約1米的大坑。隨後,裂縫又變成了許多細小的裂紋,悄悄“爬”上了正房的牆壁和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