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古井貢探尋 第02章 一些未獲解答的問題2(2 / 2)

聽到這裏我們心裏升出一個疑問,都叫古井,那不是在消費者中人為的造成了品牌上的混亂麼?當地政府難道沒有對名酒的品牌有個保護的措施?四川的“五糧液”和貴州的“茅台”酒,當地政府都為了保護名酒明文規定不準許有與“五糧液”,“茅台”同字和相近字的酒名。而安徽的亳州一下子竟蹦出幾十、上百個帶古井的酒名,這豈不是“天下大亂”,真正的“古井貢”豈不是淹沒在其它的“古井”品牌之中?

當我們把這些疑問說出來後,詹會長的回答也很令我們吃驚,她說“現在這上百多家酒廠都快倒閉完了,成了無煙工廠,煙囪冒煙的沒幾家了。自生自滅吧。”

“那,那些倒閉的酒廠怎麼辦?”

“有的被王效金兼並了,成了古井廠的四分廠和一個玻璃廠、製箱廠什麼的。有的在那裏廢著。聽說最近市裏也下了個文件,不允許這樣的小廠使用帶有古井兩字的名字作酒名和廠名,但執行起來難啊,再醜的孩子也是娘身上的肉,能下了這個手嗎?地方保護主義啊!。”

話說到這,汽車也就停到一座高大巍峨、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物旁邊。

詹會長告訴我們說,這是古井廠投資一千五百多萬紋兒(元)請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設計,請山東曲阜孔府建工隊施工修建的,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相似的酒文化博物館。裏麵陳列從遠古時期到近代酒文化發展的一些實物和圖片,也展示了古井廠的發展。詹會長還告訴我們說,當地老百姓一逢到初一和十五就偷偷地半夜起來,在博物館門前燒香磕頭,說王效金把各路酒神、財神都請這大廟裏來了。不上香火供著,光讓你王效金的廠發財,哪行?還有一個個體戶因靠著古井發了財,在古井街上蓋了一幢小洋樓,還在古井廠的東側院牆外蓋了一個小廟。(往後的一些日子裏,我們還真去了那座香煙燎繞的小廟。隻見那裏麵供的是土地神,牛神和青苗神,幾個相貌異常的老太婆長年廝守在小廟前,成了職業守廟人。)

“這裏的老百姓封建、迷信意識還挺濃的。”我們插話說。

“噫,你們可不知道,60年代那幾年鬧天災,就這張集一帶光餓死的人就在百分之五十以上!那場景,噫-----”詹會長沉吟了半天才說,“那時候,就減店大隊餓死的人少,為啥?就因為有這個古井酒廠,當時的廠長聶廣榮把造酒的糧食看得緊緊的,但卻把酒糟、酒糠分給當地老百姓吃,那酒糠救活了減店大隊不少人呢。”

我們深深地被詹會長談話時的表情所感染了。我們雖然無法想象當年饑民遍野的景象,但卻深深地理解了老百姓對古井廠的依戀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