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鏈子岩(1 / 2)

乘船經過新灘古鎮,仰望鏈子岩,感覺山貼在天上,隨時都可能倒下來。這可能與山高且陡,山上布滿了裂縫有關。五月,我和熊先生在鎮的宣傳委員老杜陪同下去登了一回鏈子岩。

我們住在江北一家旅店,鏈子岩在南岸,登鏈子岩,要坐船過江。在船上,老杜便手指鏈子岩的二號裂縫給我們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山上有幾道裂縫,最大的二號裂縫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山腰。老杜說,如果下午,站在這邊可以看到裂縫那邊的白雲和陽光。

老杜昨晚已給我們說了一通鏈子岩:鏈子岩早年叫“鎖住山”、“鎖山”。《歸州誌》裏有記,香溪“東流三裏為兵書峽,又名白狗峽。峽南石壁中折,廣五尺,相傳有神力關鎖,曆久不墜,謂之鎖山”。

民間傳說此山斷裂的原因是,一條孽龍,妄想去東海與龍王決一雌雄,一頭撞在兵書寶劍峽的寶劍上,被大禹的鎮江寶劍斬掉了頭顱。這條沒了頭顱的孽龍,疼得撞到南岸山腳下,把南岸大山撞出了幾條裂縫。

鎖住山為什麼又喚作了鏈子岩呢?老杜說,鎖住山上有一個叫楊坪的小村落,古來就居住著幾十戶人家,人進出別無通道,就是從山上下來。大山壁立江畔,人如何得下?隻有在峭壁上鑿路。

路鑿得艱難,也算不上路,是僅能放下一隻腳的腳窩。因此出腳時不能出錯,否則你欲進不能,欲退不得。因此在翻越這山之前,人要在岩下燒香拜佛,並且還要放開嗓子吆喝一陣,以免和上麵下來的人遇於途中。

道路如此奇險,難免有人跌下懸崖。清代一商人於是捐銀鑿成一條路,並在一旁打造了鐵鏈。從此,這一座山便被喚作了鏈子岩。

陽光燦爛。鏈子岩那連連綿綿的大山霎時變得通紅透亮。那一道道裂縫變得更加清晰。一會兒,船就抵達南岸。

江岸有密密麻麻的岩石,或圓如簟,或方似笥,或大如屋,或小如桌。我們下船後,老杜帶著我們在這些岩石中繞行,說這些岩石都是從山上滾下來的。

這麼大的岩石,從山下傾瀉而下,這不就是岩崩嗎?

是啊,老杜說。老杜這就給我們說起了新灘的滑坡。他說新灘一帶原是一個古滑坡體。據曆史記載,自東漢永元十二年(100)以來,新灘發生大規模滑坡21次。《後漢書·和帝記》的注解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南郡秭歸山高四百丈,崩填溪,殺百餘人。”《水經注·江水》注裏也記載:“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裏,湧起數十丈。”1985年6月10日,新灘北岸發生1300萬立方米的大滑坡,名聞遐邇的川江古鎮被推到江心,震驚中外。

新灘是古滑坡體,有史載為據,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我問老杜,滑坡的原因是什麼,老杜說他曾請教過一位岩崩調查處的工程師。他們認為主要原因是兩個,一個是地質原因,包括地形、地質構造等等,二是人類工程活動的作用。因為鏈子岩裏麵有煤,很早的時候,新灘一帶居民就在此挖煤。年長日久,鏈子岩下麵被掏空了,江水倒灌,不斷侵蝕岩基,讓大山的基礎動了。

走出迷宮般的“石林”,便是一片苞穀地。此時,苞穀苗長得茁壯。橫挑到路麵的葉子上還滾著一些露珠,陽光中像珍珠閃亮。

地中有一條路,很陡。沒走幾步,我們便大汗淋漓。老杜隻好讓我們坐下來喘息。

“看山跑死馬”,是說山裏行路難。眼見得山在近前,可要到那兒,卻要花老鼻子勁。何況是鏈子岩呢?熊先生說,真有一種登天的感覺。我問老杜,這路楊坪村的人現在是不是還在走,老杜說是的,他們要到鎮裏,要出去,別無他途。

爬了一個多小時,總算到了岩根,看見了那條掛在絕壁上的路和它一邊的鏈子。

我們沒有著急著踏上那路,而是站著喘息。我看到,路僅僅一尺來寬,確實是在絕壁上開鑿出來的,路邊至今尚留著鑿鑽的痕跡,路邊的鐵鏈仍在,有些鏈環被磨得油光鋥亮。

老杜建議我們歇歇再走,我們便麵朝大江、背靠大山坐下來。太陽已經照到江麵了,江水似一江熔金,波浪泛著迷人的光芒,江邊那片石林,在逆光中,如狼似虎,十分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