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承載著人們的思想、感情,是人類內心的直接體現。既然上天賦予了人類說話的權利,那麼,我們就有義務正確地使用它表達自己,向他人展示自己,以便使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說話看似簡單,好像隻要一開口就可以。實則不然,它是一項技巧,是我們安身立命的一個重要方麵,更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中國人最重視說話。我國的先賢們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如何與他人說話言事;如何去言之有物的化解幹戈與矛盾以達到“和為貴”的理想;如何去有技巧地大聲疾呼,針砭時弊;如何在國家、民族、個人遇到困難、挫折、挑戰的關鍵時刻讓自己真實的內心通過語言反映出來,迸發出催人向上的智慧之花,從而達到興邦強己目的的故事。

語言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有力武器,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社會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大集體,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地存在。人與人之間將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聯係,語言是傳遞人與人之間信息的鏈條,是維係人類感情的紐帶。說什麼樣的話,就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你可以有理有據地為自己爭取生存的天賦人權;是因為你可以言之有物地駁斥別人對你的詰難,而又不失君子風度;是因為你可以點而不破地回應別人對你的求助而明哲保身;更是因為你可以一言解難,因言成事。好的語言擁有詩歌的美妙,它是詩歌的化石。

語言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美國詩人愛默生曾經說過:“語言是曆史的檔案。”語言記錄了曆史的進程,同時也推動了曆史的發展。我國古代先賢早已知道語言的重要性,“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亡國”就是給後人敲的警鍾。語言推動曆史更多地體現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碰撞,國家的發展之中的。

東漢末年,諸葛亮隻身前往東吳舌戰群儒,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聯劉抗曹,為蜀漢的建立發展立下汗馬功勞;戰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政客們都喜歡訴諸武力解決問題,他們不知道“唇槍舌劍”才是最致命的武器,是最廉價的戰爭,換來的才是最寶貴的和平。魯仲連憑借自己的語言藝術罷兵止戈;燭之武言退秦師;墨子言戰公輸班,阻止了兩國之間的戰爭,幾句話就挽救了天下蒼生,幸福了勞苦大眾。曆史就是在這一次次短暫的語言交鋒中獲得了不斷地進步。

同樣,國家的安定與發展也離不開言語的推動。古代士大夫最守氣節,最看重尊嚴。聰明人建言獻策,知道在如何保全自己的同時也為國為己爭取應有的尊嚴。古代流傳著很多這樣的故事。晏子“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裏之外”,靠外交語言屢屢挫敵;狄仁傑麵對殺人如麻的武則天為國為民巧言國事,最後能夠善終,大唐複歸李,國家繼續發展。

振奮人心的言語可以激發出人們無窮的力量,使人們滿懷希望繼續前進,進而戰勝挑戰,創造奇跡。語言是心靈的直接體現,憂國憂民,就會痛陳時弊,大聲疾呼;意誌堅強,不服輸,就會自勵自勉。

語言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豐厚遺產,它不僅僅是一種安身立命的工具需要我們去掌握,更是一種弘揚美好道德的工具需要我們去正確使用。一言以蔽之,學會它,使用它,繼承它,發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