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35)(1 / 2)

無論儒門清聖之氣還是禪宗昊光之氣以及道家無極之氣,其實不能算是武功,他隻是一種氣息,隻不過有真氣參與方能激發其本源。清聖之氣襲身你越是反抗,清聖之氣便會越強,不反抗便是最好的應對。儒家教學秉承勸服教化,而非武功上的壓迫。然而激戰之中,麵對壓迫誰會不反抗呢?故而很多儒門流派雖能理解清聖之氣的意境,但始終無法領略其奧妙。摻雜了內力的清聖之氣隻會變成真氣運導內力的功力,這完全掩蓋了清聖之氣的本來麵目。清聖之氣顧名思義便是純潔無瑕,完美至極。一個人的真氣越純淨,清聖之氣所蘊含的威力越驚人。而要達到這種境界,真氣便要達到無垢沉清之境。隻因自古以來從未有人修煉至如此境界,這一切於儒門來仿佛是個遙不可及的傳。今日三人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境界,此時的樓上,慕秋白一行皆開窗凝視,大家均明白究竟發生了甚麽。

心中有了認知,便會相信自己的判斷。鶴亭飛雪停手氣息再起,雙秀受其感染,三人合氣,一股無極之氣再度披靡開來。剛剛是仙侶夫婦沒有趁機下殺手,否則三人豈能喘過氣來調整內息。這一番氣息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感,雖不相容,竟也相安無事,如此一番奇景連仙侶夫婦都驚歎不已。此三人的臨時領悟,隨意改變自身的功體,如此內功化境確實是難得的人才,難怪能名列前茅,今日一見,果是不虛。但在鶴亭飛雪心中,無極之氣雖廣袤,卻並非無所用處,其自身帶有吸納性,經過短暫的交融,無極之氣將清聖之氣衝的七零八落,不過幾眼的功夫遍即吸納化去。仙侶夫婦瞧在眼中不由一驚,慕雪勸道:“速速卸掉,吸納不得。”鶴亭飛雪剛剛經過清聖之氣的澆灌功體大成,再吸納隻會更加受用。但瞧得慕雪之真切,鶴亭飛雪謹慎的撒了手,並將雙秀向後拉去。這一撒手,兩方刹那間氣息消散,雙秀不明所以? 唯有鶴亭飛雪躬身問道:“請教二位仙子。”慕雪道:“剛剛我們施展的便是無垢沉清。你該知曉無極之氣的特性? 三教本源之氣殊途同歸,皆在吸納化服之間。你們的無極之氣隻是入門而已? 我夫婦二人功成已三月有餘? 無垢沉清之境會將你們的自身的真氣化為清聖之氣。以你等這般關鍵時刻,你們三教合流不成? 反而會廢掉一身的修為。”鶴亭飛雪一驚,應道:“再下已借此功成。”慕雪搖頭道:“並非我等刻意為之? 我們也不清楚你們究竟到了何種地步。女子也不甚明白? 剛剛閣下所成便是三教合流之形嗎?”鶴亭飛雪搖頭應道:“按該是,但在下並無任何不適。”慕雪道:“如此,可否皆貴莊一用,以圖共解內心之惑?”鶴亭飛雪應道:“我家門主已恭候多時? 二位仙子請。”罷? 鶴亭飛雪向陳坦秋,慕秋白深深長揖,道:“門主也請了諸位,還請諸位共同一見。”陳坦秋微微一笑,今日之景著實令人意外。

當下一行人? 隨著引見步入莊內。借助莊內的燈光,眾人方瞧得清楚仙侶二人。咋一眼瞧去? 二人無論是身形氣韻,還是麵貌皆乃絕配? 妙俊美絕,無可挑剔? 這樣的神仙眷侶豈不教人羨慕?這時莊內的大火皆已撲滅? 隨著長老院弟子的退卻羽衣衛並未趁勝追擊? 皆在收縮防線,再次監視麗城。此時的張少英正在偏室內查看羽衣衛受傷之人。由於長老院弟子皆不使兵刃,故而羽衣衛的受傷的多是內傷。這一役羽衣衛僅戰死八人,傷者六十八人,這是一場驕人的戰績,也昭示著沉珂成疾的內患。這一戰羽衣衛將威震武林,冥花流長老院弟子將跌得再也難以翻身。事實向所有人證明,私心下的武學建製隻會束縛武學的發揚,長老院這些弟子身手一流,但建製束縛了他們的覺悟,方造就今日的失敗。

當陳坦秋一行來時,張少英躬身向陳坦秋行了禮,陳坦秋今日沒有過多言語,一行入中堂,內中已備好一切,張少英特意請了陳坦秋與仙侶坐上賓。一番坐定,仙侶夫婦方抬手請禮,張少英還禮道:“雲都大大的人物皆在在下心中,二位仙子的文豪在下朗閱已久。不過相對於仙子的才學,再下更傾慕二位的恩愛之情。今日得見,榮幸之至。”楊晨應道:“聲名皆是浮雲,在下對張公子竟敬佩又討厭,偏偏又不得不麵對,張公子見諒。”張少英微微一笑,歎道:“是啊!爭鬥之間多少屬下命喪黃泉,若非身不由己咱們當是仇人。”楊晨道:“如此,咱們言歸正傳,各盡己身罷。”張少英點頭問道:“無垢沉清之境的弊端是否便是人體本身?”楊晨應道:“正是。這世間絕無絕對純潔之人,我等練就無垢沉清的代價便是受不得一點毒物襲身,乃至於平常治病服藥,一旦侵入身軀,不僅功體將廢,連性命亦難保。”張少英道:“人體本身便存在一些微妙的人體之毒,這便是滅魂法印不可抵抗的由來。”楊晨躬身行了禮,那俊俏的麵龐有了自己第一個答案。慕雪道:“閣下不光在局勢上引領武林,於武學上更是稀奇。女子疑惑。無極之氣如何練就無極太虛之境!”張少英正色道:“這所有的一切必得拋除漢字本來之意方能參悟,二位仙子必然知曉。無極之氣隻是三氣合一,所謂三教合流隻是一種法。下武林出少林,道家一直認為他們的武學早於佛教傳入,故而有別於佛門。儒家也從未與少林有甚麽瓜葛,因為他們做了官管的便是和尚,故而他們也認為儒門武學乃自身所創。佛家有言,眾生平等,但他們從沒想過,無論他們練甚麽武功,人皆是一樣的,放眼下,無論是西蠻還是北蠻,皆是人,皆有生老病死。故而這所有的一切便歸於陰陽寶典,以人體為爐鼎,下間的功法雖千秋百態,終殊途同歸。陰陽寶典之後所能達到的並非更上一層樓,而是再度返璞歸真,或許便以此往複。及至人體極限,除去自身體質,這便是武學之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