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是非(51)(1 / 2)

趙恒身形有些顫抖,他知道,朝廷傳承所存在的遺案實在太多,百姓可以安定,卻絕不會接受一個來路不正的皇帝,他的父皇已遭受了不知多少非議,但這些他能改變嗎?不能!即便知道真相,他也不敢將真相大白於天下,故而他選擇穩中求存,讓時間衝淡這一切。趙恒問道:“整頓四方門能抵抗武屬嗎?原本覲見之事已定,武屬延後定期,朝廷的體麵已然丟盡了。”郭曉應道:“與江山社稷相比,體麵算得甚麽?武道七宗願意承認朝廷,隻因他們需要一個穩定的漢人天下為他們聚納財富。陛下隻需安定天下,諸宗亦需要陛下的經濟萬世之路帶動,陛下若能展以貿易相合,有了利益相靠便可相輔相成,甚至能為陛下分憂。”趙恒道:“朕,已有定處。朕擔憂的是,他們明分暗合,將來再來個內外夾擊,你覺得我大宋朝的下一任皇帝能勝任嗎?”郭曉道:“陛下不願組建內閣便隻能為大宋留下一份碩果了!靜看天施國祚吧!”郭曉言語中帶有顫抖,趙恒知曉他失望了,這一刻趙恒對自己自責有加,他知曉這般下去大宋朝是會出問題的,但他時常身體不適,他需要開始考慮太子。故而不論其做多少的準備,皇帝換代之後一切都將抹平,當年他是如何登基的,那種場麵他不想自己的兒子也經曆這種陰謀。

皇帝的黯然是承認,郭曉不是來給皇帝難堪的,郭曉出言應道:“帝如堯舜尚有不堪,陛下登基十餘載,仁愛勤政天下有目共睹,大宋朝已入盛世。隻是陛下經曆的太少了,臣雖失望,隻盼陛下福壽安康,早做籌謀,若能今日事今日畢便是萬民之福。書中自有黃金屋,人間猶盛君威臨。”趙恒轉過身去,這一刻他突然覺得如此真實,這才是臣子該有的樣子。即忠君亦知君,此等人才他為何此時才發現呢?趙恒深吸口氣再次回頭,郭曉已安靜的睡去了。趙恒再次深吸口氣平複心緒,此時的他頗覺心累,皇帝這個位子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麽輕鬆,一旦抓住便不能放手。趙恒沉默良久,感歎道:“是該給後人留下碩果了。”

趙恒再次沉默許久,喊來張西郡,說道:“禦內班,探事司,四方門諸卿都叫回來吧!朕想念他們了。”

趙恒思慮之際,禦內班大帥千軍悄然無聲進入殿中。對於這些人趙恒信任卻又無奈,他們俱是父皇留下來的心腹,見識卓絕,毫不誇張的說,他們的見識遠在他這個皇帝之上。父皇臨終囑托過,對待這些人需亦師亦友,亦臣亦民。像這些人遠非所謂高官俸祿,名留青史所能成就,這一切隻因為漢人天下,這是一種民族精神,而不是因為他大宋天子的身份。如若有一天當自己不堪天下大任時,他們便是改朝換代的重要之一。千軍參拜過後,趙恒言之平身,千軍方才起身來。作為臣子千軍麵對帝王始終恭恭敬敬從不逾禮,從不幹政,從不隨意調換趙恒安插的親信,隻不過在言語上二人亦師亦友,相互尊重。但更多的時候,趙恒對這些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絲謹慎,趙恒明白,若非自己乃趙姓,換這些人做皇帝絕對要勝過自己,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其實這很危險。

千軍說道:“他終究盡了臣子的本分,沒有撕心肺腑的大罵!”趙恒深吸口氣,王繼顯已差太監裝殮郭曉遺體。趙恒沉聲應道:“朕知!”千軍應道:“還不夠!”趙恒道:“如何?”千軍淡淡應道:“那些他未說出口的話!”趙恒道:“這不正是你進殿的原因嗎!”千軍道:“這些話我不言無人敢說!”趙恒道:“比如呢?”千軍道:“時代!”趙恒問道:“何謂時代?”千軍道:“可以理解為一種認知!以及,當前所處的世道。比如昔日武林盟與今日武林盟此為兩個同境不同路的時代。”趙恒道:“此所謂武林秘史的一部分嗎?”千軍道:“陛下也許需要重新看待一番武道七宗!無論是太祖還是太宗,為何與諸宗和平相處?”趙恒應道:“諸宗大力發揚走私貿易,遍及諸國,即便朝廷將朝內的諸宗清理幹淨,其根基尚存,依然可東山再起。”千軍問道:“如何再起?”趙恒道:“諸宗建製緊密,以縱橫派言之,上中下三層,最下麵的永遠無法清理幹淨!”千軍道:“他們準備的不止一種方法,十載便可東山再起。當他們掌握了這個天下的法則便注定會成為天下的一份子。臣今日所言,旨在深知透析!”趙恒道:“如今的主動並不在朕手中!在他們眼裏,作為漢人天子朕無進取之心,大宋終將罷兵休武,自斷江山。”千軍道:“此集中為居安思危,備武進取,陛下顯然不足!”趙恒道:“朕堪為天下文明之主,君子之身,天子之命,少些戾氣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