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是非(2 / 2)

張少英將話題引至此,必是一言難盡的局麵。張子誨同樣感受到無形的壓力,張少英先不言禦留香一行乃明門之人,導致儒門過早表態。如今追剿之言竟下,即是對明門宣戰,此與儒門和平之願相背。若真此時與武道決裂,大戰之前,儒門威勢必將大損。何況儒門隻有言論之權,並無處置之權,若真翻臉儒門得不償失,張子誨恐得以死謝罪。張子誨暗暗調整心緒,現實與理念的差距何曾遙遠,儒門多固執,文人多酸腐,這是天下人最真實的表態。隻不過受士子身份影響,名利之間,人們早已將這最真實的一切都掩蓋其中,故而儒門流派大體分為上官(做官),有為(為理想而行)兩大群體。張子誨竟負廬山獨秀之名,心機並不差,意念流轉之際,張子誨應道:“張先生所言甚是,顏無上之事實乃儒門一大羞愧憾事,是非公論時有兩難,究乃大義不堅之故。當此時刻,儒門亦不該秉正法而不顧實際之輕重。俠義之道雖為五蠹所不齒,文亦為一員,我等自當明辨實際。針對禦留香之追剿,儒門亦將推遲一年。如此,張先生可有不妥?”張子誨此言一出,儒門三首三院皆鬆了口氣。張少英聽罷暗歎果然心思圓滑,堪為實際之輩。張少英應道:“如此劣者在此謝過,異端勢力如天池會,雲都,摩尼教者較五蠹更可怕,於公於私我等皆無可退之路。不過以天罪之刃論,介時儒門可有必死決心?”

天罪之刃兩百年來所造成的殺孽數十萬愈計,惡刃之名禁為人言,諸宗數番追剿亦損失慘重,儒門追剿之令是為儒門態度。但若真要行事,儒門又能出得了多少力?這般尺度縱使儒門三首亦不敢輕易答應。張少英見張子誨猶豫,續道:“在下受救命之恩無數次,危難之刻己一身之力亦難還,唯有三關救命之行能為,今日,張少英在此承諾。”張少英一言竟必,在場諸眾皆暗暗歎息,智者原不該如此,其中必有隱情。張少英之武功深不可測,黑榜無數名流殺手亡在其劍下。張子誨知自己不可一言不應,說道:“此番較實際非儒者所能言,儒者無法回應,抱歉。”張少英微微一笑,說道:“但在座之中尚有數人乃劣者舊識,不知裹在儒門之中可有見教?”張子誨少有的眉梢一緊,終究還是暴露了。

張少英所言舊識之人正是福建南宮世家家主,己之弟妹南宮秀雲,一旁藏在人群中的正是改名之後的張青舒。殊不知儒門自彙聚出發之際,橫網便將各家詳細彙報給了張少英。南宮秀雲半路攔截儒門,以當年三十六路江湖門派彙聚狐山,後失蹤百餘人疑似被縱橫派毀屍滅跡。所謂天理昭昭,人事非公,張少英如今權傾武林,更是武林盟副盟主。南宮秀雲不敢去武林盟告狀,隻能以十六派失蹤人員家屬聯名血書請求儒門主持公道。南宮秀雲乃一家之主,張青舒又乃張少英把兄弟,這一點身在福建的儒者親自告知了三首。此時此刻,如此作為,恐其中有詐。但血書之下不過出言相問罷了,儒門若不聞不顧亦遭非議。是故,儒門三首決定若此言非虛,儒門將主持公道,以明是非。

隻不過兩方見麵後張少英從容有度,應答如流,心機深不可測。江湖門派狐山失蹤百餘人,武林盟當年僅以失蹤暫定,並無實際進展,儒門多少聽到些流言,張少英這番故意點名更證實了這是圈套。儒門三首三院此時方才感覺到權謀之可怕,傳聞中武道諸宗加起來數百萬之眾,再加上江湖門派,嘿道的存在從未間斷過。麵對武屬強大的勢力後盾,現實的刺激往往讓儒門倍感壓抑,進而失去信心,他們唯一能夠爭取的便是朝廷的扶持。即便麵對朝廷,儒者們也明白,他們隻是皇權穩定天下的棋子,這種關係並不牢固。是以儒門一直在尋找能夠攀越皇權至上,天下至公的理念,這便是天理明心的由來。

43321/47270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