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小兒適合進行的體育鍛煉
人的體質強弱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與後天的營養和體育鍛煉也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小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適當的體育鍛煉,能促進小兒的生長發育,提高機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
鍛煉能增強小兒全身的生理功能。例如小兒在跑跳的運動中,肌肉從最初無秩序的動作,逐步鍛煉發展成為有目的的優美協調的動作。這些是在神經係統控製下進行的。因此,鍛煉促進了神經係統的發展,為思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體育鍛煉能迫使心髒加強收縮,促進肺髒加強呼吸,增加了消化腺分泌的腸胃蠕動,從而有利於小兒的生長發育。體育鍛煉還能改善體溫調節能力,使大腦皮質對冷和熱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射,不容易感冒也不易中暑。
鍛煉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如果一個出生時很健康的嬰兒,在長成過程中缺乏體育鍛煉,身體就會由強變弱;反之,即使出生時體質弱一點,而平素很注意鍛煉,則身體可由弱變強。所以,寶寶從小就要注意經常進行體育鍛煉。
小兒的運動發育是有規律的,按照發育的規律鍛煉能強身健體,違背客觀規律蠻幹,則適得其反。因此,根據小兒不同年齡的解剖生理特點科學地安排體育鍛煉,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歲的孩子四肢活動比較靈活,動作逐漸增多,15個月時能蹲著玩,走得穩,18個月時開始學跑,並能倒著走,爬台階。總之,1歲多的寶寶有獨立行走的能力,活動範圍比較大。因此,應保證孩子每日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讓寶寶進行蹲、走、跑的鍛煉,如滾球爬行、爬行取物、撿皮球、扶杆蹲起、扶杆走路、拉小鴨車走、推車前進。鍛煉小兒按指定的方向走。另外,訓練模仿動作,如鳥飛、兔跳、飛機飛行、打氣、繞線、洗衣等。模仿動作可以促進小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1歲的小兒自控能力較差,可在成人的帶動下做竹竿操。方法很簡單,兩名操作者分別坐在竹竿兩端的小椅子上,兩手分握兩根竹竿端,孩子站在竹竿中間,兩手分握竹竿,在兩名操作者協調動作的帶動下做竹竿操,使小兒全身得到鍛煉,有利於寶寶茁壯成長。
基因
DNA:DNA即脫氧核糖核酸。它是一條由磷酸鹽和糖組成的分子鏈,呈雙螺旋形,是兩條互相纏繞的分子帶,中間以稱為堿基的橫條緊扣,除了孿生子女外,每個人的DNA都是獨一無二的。
基因:這是DNA的一部分,主宰著人類由生到死的整個曆程。基因占整個DNA質量的2~4%,其餘部分為無用的或沉默的DNA,它們的用途至今是一個謎。
染色體:人類每一個細胞裏都含有DNA,它們構成23對染色體,其中染色體XY是決定性別的。一個人體內所有的細胞的染色體長度,加起來足有1600億公裏長。
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隻有一個基因組,大約有5萬~10萬個基因,是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闡明人類基因組的30億個堿基對序列,發現人類所有基因。並搞清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使人類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麵地認識自我。
基因治療:把改造了的基因植入體內,以取代或修補有問題的基因。
基因使生命夢想成真
1.一個新生兒出世時,倘若法律準許,他的父母也願意的話,就能拿到這個寶寶的基因組圖,這張圖記錄著這個生命的全部奧秘和隱私。它不僅能顯露這個寶寶成年後,是不是一個色盲?大概會長多高?能否禿頂,發胖?還可準確地告訴父母:是什麼病可能會要這孩子的命。
2.每個人的身份證、駕駛證。信用卡上一定會載有自己DNA的信息,隻要用自己的幾個細胞,一根頭發或一小管血樣,就可當即進行分析,並立即與有關數據庫裏的DNA進行比較,任何人“人不對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3.人們花不了多少錢就可把自己的全基因圖譜測定了,並記錄在一個光盤上。醫生把光盤放進計算機裏,檢查幾個候選基因,看看應該注意什麼,很容易就能確診疾病。而且,在用藥治療上,不同的人即使是患的同一種病,醫生對用藥也會不相同。因為根據基因組圖譜已得知個體的差異,比如某種藥物有人用有效,有人用無效。
4.通過基因圖譜就能預測出自己何時會得病,得什麼病,由哪些基因引起?自己就會及早預防,避免疾病發生。
5.人們在準備要寶寶時去做風險基因測試,根據夫婦雙方基因組圖各自染色體上的基因進行檢測,使遺傳風險降至最低,生個健康聰明的寶寶不成問題;也可通過技術處理選擇未來寶寶的性別、相貌等,從而生個自己所希望的漂亮寶寶。
6.愛美的女性通過基因組圖找出令人皮膚衰老的基因,對引起衰老的基因進行修複和給予核酸營養,由此達到祛斑祛皺、皮膚潤澤、恢複原有活力的作用。
7.生病無須打針吃藥,或許吃一個抗感冒的梨、或者治乙肝的蘋果,這些轉基因的食品就會使你病除。
轉基因食品
1.現代人對於生病就要吃藥打針當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但是,不久的將來,也許會采取另外的方式治療自身的疾病:感冒了吃一個西紅柿,拉肚子了來上一個紅蘋果,立馬就會“食”到病除。這並非癡人說夢,也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能治療某些疾病的轉基因食品肯定有一天會擺上我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