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緣起武當(1 / 2)

諸位看官,這時是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在此三年之前,蒙古大汗蒙哥領軍親征大宋,一路所向披靡,攻克荊襄大部分地區,隻在襄陽城下被北俠‘郭靖’與‘女諸葛’黃蓉率江湖群雄所阻。

期間,蒙古大軍雖攻勢日隆,卻始終不能攻克襄陽,以致貴為蒙古大汗的蒙哥在疏忽之下,竟斃於‘西狂’楊過的飛石之下。其時,蒙古四王子忽必烈聞之此事,當即留下誓言,將來若攻下襄陽城,必屠殺全部軍民百姓,以報此仇。

須知自蒙古和宋軍交鋒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而一國之主喪於城下,更是軍心大沮。而蒙古大汗之位並非父死子襲,係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將會議擁立。

是以蒙哥既死,蒙古七王子阿裏不哥立時便在北方蒙古老家得王公擁戴而為大汗。四王子忽必烈得訊後領軍北歸,與阿裏不哥爭位,兄弟各率精兵互鬥。而六王子旭烈兀西征返回途中得到忽必烈和阿裏不哥爭位的消息,更是徑自留在西亞,自帝一方,並宣布支持忽必烈。

一時之間,蒙古國內局勢大亂,最後雖由忽必烈得勝,但蒙古軍已然元氣大傷,短時間裏再也無力南攻,大宋境內得保太平。直至一十三年後的宋度宗鹹淳九年,蒙古軍始再進攻襄陽。

================================================================

“一醉意方酬,一別自白頭。一程歡、一晌淹留。一夜落英空委恨,一瓣淚,一痕愁。一劍斷情柔,一夕大夢收。一悟醒、一世兜遊。一路長歌雲外寄,一笑去,一生休。”

卻說作這一首《南樓令》詞的,乃是一位不知年代幾何的武學名家。此人姓燕,名青靈,相傳其昔年也是武林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玩笑~)

而這一日,在湖北境內,武當山山道之上,卻另有一個少年,正在低低念誦此詞。

眼見得這少年約莫十六七歲年紀,身穿灰袍,生得形貌甚奇,額尖頸細,粗眉大眼,環眼大耳,胸闊腿長,身材魁偉,臉上卻猶帶稚氣,雖尚自年幼,但凝氣踱步間,卻已是甚有威嚴。

原來這少年姓張,名君寶,乃是少林藏經閣覺遠大師的徒弟,隻見他這時臉上頗有風塵之色,雙臂正自挑著一對大鐵桶,搖搖晃晃的沿著山道往武當山上走去。

韶華如花,本自正當喜樂無憂之年,可是在這荒山野嶺之間,一個瘦骨棱棱的少年卻黯然獨行,容色間更隱隱有懊悶意,似是愁思襲人,眉間心上,淒淒惶惶,無計回避,此刻雖是名山獨遊,卻也一般的愁悶徒增,竟有一股說不盡的孤單寂寞。

再瞧之時,但見張君寶手中的那對大鐵桶比之尋常水桶大了兩倍有餘,隻怕得有二百來斤,重量直是驚人。他信步而行,一路上山,走了良久,心中不禁默想道:“男子漢大丈夫,該當自立門戶,那是何等逍遙自在?!隻如此才不枉為生於人世之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