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他們使用的飛船最多滿足在太陽係腹地內橫行,一旦跨度到10到50個天文單位的太陽係邊疆,星際航行的時間又會漫長到以月計算。
況且上麵討論的還是太陽係,如果把目光稍微放遠,到太陽係的邊界線奧爾特雲,距離驟然增加到5萬個天文單位,這個時候,飛船起碼得擁有1萬公裏/秒的速度,才勉強算得上橫行自如,甚至前往再遠點的4光年外的比鄰星,花費的時間約為120年,都成為了可能。
“所以說,1萬公裏/秒是個臨界點,要是我們沒辦法跨越,人類的發展會被限製在太陽係內部…”曹川自言自語道,這是他一直以來擔心的事情,隻因為跨度實在有些長,從娜娜女王號的極限速度1000公裏/秒,跳躍到1萬公裏/秒,當中肯定存在了無數的技術壁壘,包括來自材料的,航行理論的,人類自身條件的,未知宇宙規則的…
但是,這項影響到第二世代宇宙飛船極限速度的快式聚變的技術解決方案,同樣在他出發來到木星前,已經通過規則模擬花費50天時間解決。
木星空間站,一艘由簡易飛船外殼,控製裝置,還有氘氚聚變能發應堆構成的飛船模型起飛了,飛船模型長度是250米,其中快式聚變的反應堆,占據了1/3的體積,該數字讓曹川臉色不是太好,覺得得考慮聚變能反應堆微縮化的問題,哪怕長寬高再縮小一半,就可以輕鬆塞進恒月級飛船,再縮小一半,甚至是容納在50-100米長度的中型宇宙飛船內部。
“總之,這個神聖的使命交給研究部門…”他對在場的研究員們提了下,讓這些員工們不得不承接下來,至於這個問題到底要5年,還是10年,甚至50年解決,要看後麵的研究進展了。
“我們還是先來測試…”曹川把話題拉回來。
研究員調整參數,賦予飛船模型100米/秒的加速度,經過3小時加速,飛船模型的速度便達到了娜娜女王號的極限1000公裏/秒。
不過,因為模型裏沒有人,再加上此次飛船模型采用了強度更高的材料,以及更大的出力,這個時候,測試的精彩部分才剛剛開始。
“切換到1公裏/秒加速度,驗證船體變化,還有飛船內無人單位的狀態…”
曹川下達命令,滿懷希冀,如果他們的實驗成功,意味著他們距離跳出太陽係的封鎖不遠了。
“船體仍然保持穩定,但是遭到稀薄物質流衝擊,呈現出更快的磨損速度…”一名研究員顫抖著聲音,顯然,他此刻太過激動,以至於不怎麼會講話了。
“經過固定的無人單位由於加速度過大,出現各種邏輯判斷延遲的症狀…”
……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