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上皇歸來十一(3 / 3)

“根本沒有這回事!而完全是這萬惡的門達為了立功升官,處心積慮製造出來的天大冤案!皇帝對錦衣衛有要求,要他們偵察官員們有無違法亂紀行為,好報告給朝廷。但是他們利用這樣的權利,無限擴大,捏造事實,嚴刑逼供,陷害忠良!季大人就是這樣遭了他們的毒手的!”

“好像是季大人府中有兩個家仆,後來出來作證的,而首先告發的就是門達。他們與門達有沒有聯係?”皇子問道。

“這兩個家仆就是受了門達的威逼,才無可奈何眛著良心,講了假話!不過第一次季大人被抓進錦衣衛時,盡管遭到非人的折磨,他也沒有自認有罪,終於硬挺了下來。門達的指證雖然很迷惑人,因為他喬裝打入季大人家,能夠獲悉季大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說起來頭頭是道,給人感覺是他親身探來。但畢竟既無物證又無人證,皇帝聖明,否定了錦衣衛的定罪報告,而予以無罪釋放。

季大人並未慶幸徼倖逃脫了錦衣衛的魔爪,他深知他們不會就此罷手,自己隻是苟延時日而已。果然在近兩個月後,又被他們抓進了錦衣衛大牢。這第二次兩個家仆的誣告佐證了門達的言之有據,變得鐵案如山了!”

“你能保證你說的句句是實嗎?”皇子問道。

“絕對是實!敢以我的腦袋作保!”他毫不含糊地立即答道。

“咦!你隻是一個普通百姓,怎麼知道這一切詳細經過和內情的?”皇子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咄咄逼人地問道。

皇子覺得他似乎身子往後晃蕩了一下。

“你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嗎?”他反問道,顯得有一點慌亂,不過接著他就馬上鎮定下來。“我當然一清二楚,因為在這期間,我在季大人府上當差服役,幹些雜活。”

一個可怕的陰暗的念頭向皇子襲來,使他頓時變得萎靡不振。

“那麼你是以現在這付模樣,還是以另外一付模樣,為季大人效勞的呢?”皇子毫不留情地追問道。

皇子認準他是女扮男裝,並且當麵揭過他的底,他雖然嘴上抵賴,心裏明顯發虛,所以皇子堅信他是女兒之身。因而皇子現在的問話很刻毒,如果是以本來麵目女子身份出現,那他與季大人的關係就不清不白了!這是叫皇子痛心之極的,那麼他已是出汙泥而有染之人了!

萬小小刷地一下鬧了個大紅臉。

“什麼現在這付模樣、另外一付模樣?我不懂你說的什麼亂七八糟的話,我從來就是這個樣!”他粗暴地回道。“季大人這一家人算是完了,我們當仆人的也就風流雲散,各尋出路去了。”

“怪不得你如此痛恨門達,恨得對!”

“我恨不得他死!這個惡賊!”他咬牙切齒地叫道。“可惜我沒這個能力。眼前空有一個太上皇,隻可看不可用!”

“話可不要講死了,說不定就能看又能用!”皇子冒冒失失地咕嚕道。說罷突然不辭而別,沒有目標地一直走去。

萬小小給他弄得莫名其妙。

皇子最後對萬小小的話是有感而發的,至少當時他是義憤填膺,暗下狠心務要懲罰門達。他十分清楚,一旦返回朝廷,那就對這惡人無可奈何了。錦衣衛屬太監司禮監管轄,而如今掌權的是興安,而興安深受皇帝寵信,言無不聽,計無不從,實際上不是皇帝而是他在發號施令。這門達正走紅,因為製造了季鐸一案,被興安一下子提到錦衣衛副手的高位。或許門達就是受興安的指派來執行的。而以莫須有的罪名誣告大臣,是錦衣衛的拿手好戲,人人皆知,唯獨皇帝被蒙蔽,反認錦衣衛為朝廷屢立奇功,消除了隱伏的禍亂。

皇子感到眼下有機可乘,不在朝廷之上,是一個特殊的環境,令出於太上皇,可以將門達輕而易舉拿下,就地正法。蒙古騎兵擱置一邊不說,他們肯定是持中立立場的。但這相伴太上皇數千裏的五百騎兵,在沒有返回朝廷之前,絕對唯太上皇之命是聽,門達手下的那百名士卒是無力對抗的。

皇子以前對錦衣衛也非常壞疑,那麼多各級官員怎麼都有罪的?一捉人動以百計,相互牽引,皆罪行累累,實屬有違常理!但皇子又拿不到任何證據,無法勘驗,不能揭破錦衣衛的惡行。現在當斷則斷,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給錦衣衛一個沉痛的打擊,殺一殺他們囂張的氣焰,會使他們多少收斂一些,少幾個人受他們殘害。

皇子也認真思考了皇帝的態度問題。他判斷不會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麵。必須先行審問門達,要逼他交待自己陷害季鐸的來龍去脈,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到,大家都來作見證。這一步隻要做好,皇子估計皇帝非但不會為此生氣,倒是會誠心感謝太上皇除了一大害,利國利君。皇帝與太上皇之間不僅不會發生不愉快的磨擦皇,反而會增進感情。

皇子決定無論如何不讓萬小小作為證人出麵,一是他現在使節的身份,不能與當年季鐸家的仆人等同起來,否則會影響太上皇出於權宜之計對他的特殊任命,讓人覺得荒謬可笑。二是對他的保護。萬一殺了門達後,皇帝大為不悅,拿他出氣,那時他很可能將命陪上。因此他計劃明天的行動預先不會讓他知道,屆時也嚴禁他把自己暴露出來。

皇子深知還有一點很關鍵,此次密謀隻能自己與太上皇單獨合計,一定要避開袁斌,他肯定不遺餘力反對的,再也別想幹成了。雖然他被俘前也是錦衣衛的人,回來後大概仍留在錦衣衛任職,但不會因與門達這種同僚關係而庇護他,而是為太上皇著想。他最怕太上皇的舉動對皇帝的權力稍有侵犯,致使二帝關係不睦,而去擅殺一個錦衣衛紅人,正是撞在槍口上,豈非不智?

皇子轉了一圈後去找太上皇,太上皇在帳篷裏閉目養神。袁斌還在外麵忙沒有回來,正好說話。太上皇滿口應允,極力稱讚皇子主意絕佳。太上皇痛恨自己被大太監王振欺瞞弄權,終於釀成土木之變,自己因而蒙受奇恥,無法洗雪。現在皇帝正在步他的後塵,一不小心就會重蹈他的覆轍。打擊錦衣衛就是打擊興安,要讓這個大太監膽顫心驚,惶惶不安!通過此舉讓皇帝有所醒悟,看清興安為非作歹的醜惡嘴臉,能夠逐步對他疏遠,庶幾可以免去如自己一樣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