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合3~4歲孩子的玩具有哪些?
1.發展知覺,促進孩子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玩具
(1)簡單的拚圖玩具、成套的小盒拚插玩具、中小型的積木。
(2)各種動物形象的絨毛玩具、娃娃。
(3)玩具食具、玩具家具。
(4)各種玩具交通工具,如:小汽車、卡車、救護車等。
2.發展和促進孩子大動作的玩具
大皮球、小皮球、兒童自行車、三輪車、套環等。
3.發展和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發展的沙灘玩具
小桶、小鏟、小漏鬥、小噴壺等。
4.使孩子情緒愉快的電動玩具
電動飛機、小汽車等。
(二)為孩子選擇玩具應該遵循的原則
1.適齡性
隨著孩子的成長,選擇適合年齡階段的玩具(避免太困難或太容易),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2.安全性
孩子的自製力和判斷力較弱,不容易區別危險與否,所以要選購具有安全標誌的玩具,而且符合衛生要求、無任何毒性。
3.教育性
讓孩子可以從玩具中學到一些東西:顏色、數字、方位、文字等,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個性,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並增強玩具的遊戲性和互動性。
4.創造性
讓孩子可以從玩具中啟發創意,如:七巧板、積木、組合玩具等。
5.興趣性
玩具的顏色、造形、潮流、新奇等,都能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根據上述原則,拚圖、積木、模型等可以模仿成長活動的玩具,以及科學儀器,都是頗具啟發價值的玩具。
6.多樣性
玩具的功能不止一種,具有變化性,能夠靈活改變,將會刺激孩子的潛能發展。
(三)3~4歲的孩子玩玩具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宜做個觀察者,不要過度的幹涉。
2.與孩子共創“舊玩具、新玩法”,像魔術師般把玩具變成絕妙有趣的遊戲。
3.注意讓孩子養成收拾和愛護玩具的良好習慣。
4.特別是孩子玩到進行不下去的時候,父母要給予適當的指點、引導、啟發。
5.抽時間陪孩子玩。
6.經常檢查玩具是否有破損,是否有固定小部件可能會掉下來而引起不測。
(四)利用自然素材自製玩具
自然素材在我們身邊無所不在,大致可以分為3大類:
1.植物類
如:農作物、蔬菜、水果,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2.動物類
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3.其他類
如:沙、石、冰、雪等。
由於自然材料種類較多,我們可以依下列二大點進行製作:
1.從材料自身的特點出發,考慮自製玩具的可能性
(1)體積
外表像什麼,怎麼利用體積。
(2)容積
內部是否有容積,怎麼利用容積。
(3)累加性
多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累加或重疊組合後,是否可以利用。
(4)截麵
其橫或縱截麵的形狀和內層結構,是否可以利用。
2.從所需製作的玩具出發,考慮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就製作一種玩具而言,考慮選用什麼樣的自然素材來表現物體,單獨用某一材料或集中材料綜合利用都可行。關鍵是:玩具的性能、功能。
確定思路以後,經過設計、製作、調整、修飾這些過程,我們就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玩具了。
不過,在製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根據材料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技法
①水果、蔬菜
可以用大頭針、牙簽連接、鑲嵌。
②玉米皮、長葉草、柳條等
要用編織技法,才能充分表現其特色。
(2)製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
如:大鬆果殼表麵呈羽鱗狀,製作時便可以利用其做魚身、鳥身,或插入鬆針做小刺蝟等,都很生動形象。
(3)製作後的玩具,應該美觀安全,並盡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的生命力
①有些自製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製作中要加以排除。
②有些自然物是個生命體,我們製作成玩具後要設法保存其生命力。
(4)讓孩子積極參與
我們利用自然素材製作玩具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應該讓孩子共同參與製作、參加操作,會為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