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智慧訓練室(1 / 2)

(一)大動作

1.踢小球

“材料”

拿小方凳當做球門。

“方法”

與寶寶一起玩球,在距離球門1米處示範踢球入門,鼓勵寶寶學踢球入門。

“提醒”

寶寶成功了,家長給予獎勵。

2.跳遠

“目的”

可以訓練孩子長度的概念,同時更可以鍛煉孩子的大運動協調能力。

“方法”

與孩子一起練習雙腳立定跳遠,先示範、後鼓勵,邊跳邊說:“看誰跳得遠?”

“提醒”

跳遠完,要求孩子自己測量。

3.玩蹺蹺板

“目的”

訓練平衡能力與控製能力。

“方法”

扶寶寶坐在蹺蹺板的一頭,大人壓另一頭。

4.單手拍球

“目的”

能鍛煉孩子手眼協調,促進孩子空間知覺的發育。

“方法”

媽媽與孩子麵對麵站好,媽媽與孩子各拿1個球。媽媽說:“孩子,看媽媽拍球。”媽媽單手拍球,孩子學著媽媽的樣子拍球;媽媽換手拍球,說:“孩子,換手拍囉!”孩子也用另一隻手拍球。

(二)精細動作

1.揀豆子

“材料”

將紅豆、綠豆和黃豆混裝在一個碗內,讓孩子分類揀出。

“方法”

(1)開始時,家長可以幫助他揀其中1種,這樣不但能減小難度,還能激發他的競爭心理。

(2)隨著孩子動作的熟練,就讓他獨立挑揀。

2.畫簡單的卡通畫

現在孩子已經能熟練地畫圓形物品,家長可以在此基礎上教孩子畫簡單的卡通畫。如:畫人物的臉,先讓孩子仔細看家長的臉,然後畫個大圓圈,在圓圈內添上各個部位,多數的孩子會先畫2個圓圈表示眼睛,再在大圓的頂上添幾條線表示頭發,這時家長幫助他添上鼻子和嘴,再讓孩子添加耳朵;家長可以示範畫1條線代表手臂,叫孩子添另1條,又示範畫1條腿,讓孩子畫另1條,這種互相添加的方法,可以逐漸引導孩子獲得成功,使孩子對人身體的各個部位進一步認識。

(三)語言能力

1.猜謎語與編謎語

“目的”

輪流猜謎語與編謎語,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與認知能力。

“方法”

(1)家長先編謎語讓孩子猜,如:“紫色的,許多小圓球長成1串,一咬裏麵甜甜的”(葡萄),“打開像朵花,合上像根棍,下雨天用它”(雨傘),孩子會高興地猜是什麼。

(2)然後鼓勵孩子編個謎語讓家長猜,編得不好家長可以幫著糾正。

2.學說英語

5歲前的孩子,存在著發展語言能力的生理優勢和心理潛能,已經能自如地用母語對話、背詩,如果這時學習外語,就可以開發他的潛能、促進大腦左半球語言中樞的發育;但是幼兒學外語,以聽說為主,不要求學字母和拚寫,隻要能聽懂、會簡單句子、會唱兒歌即可。

從小掌握雙語的孩子,大腦的兩個半球對語言刺激都能產生反應,能夠用雙語進行思維。

3.初步推理

與孩子麵對麵坐下講故事、講圖片,並不斷提問、引導孩子回答:“如果……”後麵的話,如“小紅帽如果不理睬大灰狼,她和外婆還會被吃嗎”?“龜兔賽跑時,如果小兔子不睡覺會怎樣”?通過訓練,學會初步推理。

(四)認知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

做一些小小的實驗,讓孩子能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如:“水不見了”。大人把孩子的衣服、手帕等洗幹淨,晾在繩上,晾前讓孩子摸一摸,衣服是濕的;隔一會兒再讓孩子摸一摸,衣服變幹了;與孩子討論一下:“濕衣服上的水到哪裏去了?”提醒孩子:“這是水蒸發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院子灑盆水,一會就幹了;地板上用拖把擦濕了,一會兒也變幹了。”

(五)情緒、社交能力

1.感知與用語言表達快樂與悲傷等情緒

讓孩子說出圖片中誰在笑?誰在哭?誰在生氣?為什麼笑?為什麼哭?為什麼生氣?孩子最容易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讓他用詞說出這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