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預防常見傳染病(2 / 3)

人類禽流感沒有特效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和護理。如果出現早期症狀,要注意休息,補充營養,多喝開水。如症狀加重,懷疑感染了人類禽流感,應立即就醫。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接觸活雞,活鴨等家禽及鳥類,尤其要遠離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每天應開窗換氣2次以上。居室環境和常用生活物品注意消毒滅菌。因禽流感病毒不耐熱,100℃狀態下2分鍾即可殺滅,常用的消毒劑如漂白粉,過氧乙酸,含氯的消毒劑溶液均能破壞禽流感病毒的傳染性。另外,要注意勤洗衣物,勤曬被褥,確保下水道通暢,吃禽肉要煮熟煮透。同時,也要進行適量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預防狂犬病

早在1566年就有了關於瘋狗咬人致病,即狂犬病的記載,並發現它能夠傳染給其他許多動物。當時,盡管人們還不知道狂犬病是由什麼引起的,但一直在與狂犬病進行艱苦的鬥爭。人們勇敢地用木棍打瘋狗,希望減少該病的危害。直到1885年,巴斯德研究出狂犬疫苗,才使人類首次征服了狂犬病。狂犬病又稱恐水症,是人被帶有狂犬病毒的狗,貓,狼,狐等動物咬傷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因為世界各地都有養狗的習慣,在動物中,狗與人的接觸最為密切,加之狗的流動性大,還具有咬人的行為特點,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環節。據統計,人被狗咬傷患狂犬病的比例為80.07%。

人被瘋狗咬傷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短者5~12天,長者數年發病。病人先是發燒,頭痛,然後怕風,尤其怕強的光線或者大的聲音,病人對水非常恐懼,見到水,甚至聽到水的聲音或說話時提到水,都會發生全身痙攣;這種痙攣逐漸加重,呈發作性;出現四肢抽搐,咽肌痙攣,頭部和背部向後仰,牙關緊閉,抽風不止,呼吸困難,多汗流涎等,十分痛苦。最終出現肢體癱瘓,致呼吸,循環衰竭死亡。在目前已知的傳染病中,狂犬病的病死率最高,發病的患者基本上都會在數月內死亡,病死率達100%。狂犬病對人,狗都是可怕的疾病。一旦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後,應做到傷口及時徹底清洗,疫苗接種,免疫血清的使用三管齊下。目前醫學界對狂犬病仍回天乏術,現階段對狂犬病主要在於預防。預防狂犬病首先是要了解有關狂犬病的知識,加強對動物的管理,養狗的居民應定期給狗注射狂犬病疫苗。對居住環境中的野狗進行捕殺,避免接觸來路不明的狗和其他動物。打死的瘋狗嚴禁剝皮吃肉,應及時焚燒,防止野生動物刨土啃屍,汙染環境。

預防紅眼病

紅眼病在醫學上稱為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也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紅眼病主要是由病毒傳播,紅眼病人是本病的傳染源,密切接觸及經水傳播是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紅眼病患者的眼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發病時感覺眼部不適,會經常用手去揉擦眼睛,眼睛分泌物汙染手指,毛巾等,再通過汙染的手觸摸他物而傳染他人,如與患者同用毛巾,手帕,臉盆或與患者握手,再揉擦自己的眼睛便會受到感染。若水源被紅眼病人的眼分泌物汙染後,常可發生遊泳後或在大澡堂共浴後的集體爆發流行。紅眼病的流行沒有嚴格的季節規律,但多發生於夏秋季節。所有成人都易感染,隻有嬰幼兒發病率低,病情輕。本病病後具有免疫力,痊愈後很少發生同一類型病毒的再次感染。感染了紅眼病病毒,一般1天後即可出現症狀。紅眼病起病急遽,患者眼內有異物刺激感或燒灼感,結膜腫脹,怕光,眼部分泌物(眼屎)增多,若伴有繼發感染,則可出現眼瞼水腫,充血,眼紅,流淚,眼球痛。檢查可見彌漫性的眼球結膜充血,繼而出現球結膜下出血。本病發病初始多為單眼,很快殃及另一側眼。兒童病例一般2~3天即可痊愈,成人1~2周內完全康複。

紅眼病流行期間,未被感染的人群應當加強自我防護,主要是注意以下幾方麵:不要去遊泳場,公共浴池等地遊泳或洗澡,提倡淋浴及流水洗臉。要搞好個人衛生及家庭衛生,特別是手的衛生。要勤洗手,不用髒手揉眼;家庭內做好分巾分盆,並注意水龍頭的消毒;外出時最好自帶消毒紙巾,不借用或共用毛巾,手帕。盡量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